还原廖耀湘(2)(2 / 3)

加入书签

大洛之战仅仅是个前奏,接下来的孟关才是大战之地。孟关是胡康河谷的行政中心。日寇在这里集结了七个步兵大队,山、野重炮兵和战防炮各一个大队,火力四倍于中国军队。廖耀湘没有丝毫怯意,以急行军的速度前进。虽然打得快,但他快中有法度——先是派出一支步战特遣队,从孟关的东侧迂回敌后,在三月三日早晨切断了敌军补给线。同一天发动正面攻击,于正午击溃日寇十八师团主力,攻克孟关。他根本不给敌人喘息机会,挥师南进,穷追猛打,八号攻进了日寇第十八师团司令部,把敌人的关防大印也缴获了,给胡康河谷之战来了个漂亮的结尾。这场预想中的苦战打得如此之快,让东南亚盟军统帅、英国海军上将蒙巴顿感到很吃惊。他坐着飞机来到孟关,视察了战场。临走前特意拉着廖耀湘合影,并且竖着大拇指用很不标准的汉语说:“二十二师顶好!”蒙巴顿无论在军界还是政坛,都算得上是个大人物,他的肯定,让世界真正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廖耀湘也开始产生国际性的影响。但让他最开心的还不是蒙巴顿的表扬,也不是随后英国政府授予他的十字勋章,而是中国远征军当初是从胡康河谷败退印度的,现在又胜利地打回来了,憋在胸中一年多的那股恶气总算能痛痛快快地吐出来了。

廖耀湘连赢两阵,但日寇的十八师团也确实耐打,在向布班山隘中全力布防。他们也是被廖耀湘的迂回战术打怕了,想利用山谷狭窄、两边都是悬崖绝壁的地形来杜绝被背后包抄的可能性。面对新的局势,廖耀湘又有新的打法。这时他的小部队战术开始发挥作用了。因为山谷狭窄,确实不利于大部队展开回旋,廖耀湘将部队分割成很多小分队,好像无数把尖刀,在火力支援下,进行中央突破。这场战役既考验将领的战略战术,也考验士兵们的单兵作战能力。中国士兵们切实感受到了廖将军平时的严格训练是绝对有道理的。日寇是出了名的不怕死,作战能力也过硬,而且占据了有利地形。但二十二师的士兵们能力更强。经过一番苦战,新二十二师又赢了一场。日寇第十八师团退到孟拱河谷,经过一番整休后,又得到了第五十六师团和第二师团各出一部的增援。他们三败于廖耀湘手下,极不甘心,打算在河谷内用逐次抵抗的方法挡住廖耀湘这只中国虎。但我们的廖老虎已经进入最佳状态,一口气攻克了五个据点。他越打花样越多,或迅速超越,或大胆迂回,用湖南话讲,是弄得日寇搞手脚不赢。在占领拉其卡后,廖耀湘迅速包围索卡道,排出了七个步兵营的阵容,并列出击。这是一场真正的决战,打了九天九夜。终于在六月九日下午,歼灭了有“南亚丛林之王”之称的第十八师团,替中国人民尤其是南京大屠杀中惨遭这个师团蹂躏的人民报了仇。索卡道之战成为了世界丛林战中的经典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廖耀湘指挥全师,歼灭了日本一个加强步兵师团。日本的一个师团相当于我方的一个军,廖耀湘以一个师对一个军,是典型的以少胜多。虽然此前在国内中国军队也取得过胜利,但基本是我方人多敌方人少,日本人输得未必服气。而索卡道之战非但是以少胜多,而且是完胜,这是中日战争史上一次极其辉煌的胜利,彻底洗刷了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屡次惨败于日本军队的耻辱。第二十二师也无可争议地成为现代丛林作战第一师。这次战役后,日本战俘英井中队长说:“如以同等装备,日军可以一击七缅军、六印军、四法军、三英军、二德军、二美军,与贵军则一与一军而已。”这家伙明显输了还嘴硬,但强悍的日本军人能说出这番话来,实际上已经在向中国军人表示服气了。

廖耀湘立下了如此战功,蒋介石当然要有所表示。一九四四年八月,廖耀湘获得了国民政府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晋升为新编第六军军长,下辖新二十二师、第十四师、第五十师。新二十二师获得虎旗一面。跟廖耀湘并肩作战、战功同样卓著的孙立人晋升为新编第一军军长。这两支王牌军乘胜追击,于九月中旬展开大兵团作战,对敌人在缅北平原的各据点进行扫荡,打通了滇缅公路。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因为日寇攻陷贵州独山,兵锋直逼陪都重庆,廖耀湘奉命率军以空运的方式回国驰援,结束了他的异域征战生涯。孙立人则留在缅甸继续追杀日寇。一九四五年一月中印公路全线筑通,缅北反攻战以完胜告终。

纵观廖耀湘在缅甸的战绩,收复失地八万多平方公里,歼灭、俘获敌军十万余人,非但替国人报仇雪耻,而且大大改良了中国军人在世界上的形象。他本人获得了世界抗战最高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并且还挣到了一个外号:“中国的巴顿”,可谓扬威异域,驰名国际。因为他的威名,当新六军被空运到云南沾益时,在独山的日寇听说廖耀湘快来了,顿时忘记了武士道精神,竟然立刻撤退。一九四五年四月,抗日战争的最后决战雪峰山战役开始了。尽管已进入最后的战略反攻阶段,但深知日寇实力的蒋介石丝毫不敢大意。为了保证胜利,他下令陈纳德将军用“飞虎队”把廖耀湘的新六军三万多人空运到芷江,作为战役的总预备队。一些日本部队听说廖耀湘这只老虎来了,又闻风而逃。蒋介石把新六军调回国内,虽然没怎么和日寇来场大仗,但目的全实现了,倒也暗合《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原则。

你们死去是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

那白热的纷争还没有停止,

你们却在森林的周期内,不再听闻。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

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长。

事实上,每位活着走出野人山的官兵,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穆旦如此,廖耀湘也是如此。部队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很不幸的事。但老子说得好:祸兮福之所依。对廖耀湘个人来讲,这倒不是件坏事。第一、他的声誉不降反升。因为连野人山的蚂蚁都晓得,把部队带进山里不是他的错。相反,正因为他卓越的指挥能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而且他的个人体魄也让全军叹服。到达印度的列多后,大部分官兵都是形容枯槁,卧地休息,他却神采奕奕,在军营里跑来跑去,看望慰问官兵。蒋介石了解情况后,通令嘉奖廖耀湘,全体军官晋升一级,士兵全部提为干部。杜聿明则被老蒋调回国内去了,代替他的是同为黄埔一期出身的资深名将郑洞国。史迪威则以中国战区参谋长的身份兼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第二、这次野人山行军也可以说是一次极其残酷的练兵,能够在那样艰险环境中存活下来的官兵,都称得上是精英,拥有了丰富的丛林作战经验。廖耀湘正是以他们为骨干,整编出国民党五大抗日王牌军之一——新六军。第三、因为这次实战磨炼,廖耀湘对丛林作战有了深刻的体验和认识。他开始对这项特种战术进行系统思考,写出了《森林作战法》这部阐述特殊环境下如何作战的军事著作,及时训练部队。他本人也以此为起点,逐渐成长为当时世界上最擅长丛林作战的将领之一。

中国远征军(当时官方称呼改为中国驻印军)在美军驻印度的兰姆伽营地整训了一年多。蒋介石也很够意思,一边从昆明空运新兵补充到各个师团,一边从印度最大的城市加尔各答运来美式武器装备部队。到了一九四三年底,憋足了劲的远征军开始反击了。廖耀湘率领新二十二师,孙立人率领新三十八师,从印度的列多出发,向缅甸北部进发,缅北反攻战正式拉开帷幕。

新三十八师一一二团第三营行进至大奈河北岸的拉加苏时,被日军团团围住。史迪威下令刚抵达新平洋地区的新二十二师先锋部队六十五团前去解围。他制定的方案是:沿大奈河北岸,直扑拉加苏,解围后再渡河夺取大洛,控制整个大洛平原。这个命令如果下给了别人,也许就会遵照执行。但第六十五团团长傅宗良是个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个性很强。他认为,如果遵照史迪威的命令,确实能够很快解围,但那是正面硬攻,只能迫使敌人撤退。此后渡河攻取大洛,风险很大,很可能陷入苦战局面。傅宗良不但能看出原方案的弊端,还制定出新的进攻方略。他的谋划是:立刻渡河,沿南岸挺进大洛,这样既可以切断日寇据点孟关的后方补给线,又能迫使北岸围攻第三营的敌人撤回南岸,以确保战略意义非常重要的大洛,这样既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拉加苏之围也能不攻自解。傅宗良是个很有胆量的人,他认定自己的计划正确后,竟然不向上级报告,在一九四四年一月五日清晨,渡过大奈河,沿南岸往大洛进击,同时将计划电报给尚在印度列多的的廖耀湘。廖耀湘接到电报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拍案叫绝,认为这就是古代兵法中的“围魏救赵”。廖耀湘本身就是个喜欢出奇兵的人,傅宗良这一招很对他胃口。但是史迪威晓得后,很不爽,觉得这是对他权威的挑战。他立刻给廖耀湘下令,要求按原计划实行,并将傅宗良撤职。廖耀湘考虑再三后,决定还是着眼于实际作战效果,向史迪威报告说这次行动是经过他批准的,愿意承担一切责任,然后写了封信,把情况以及具体作战方法一一做了说明,让副师长李涛携带赶往前线。傅宗良志在建功立业,听说史迪威要撤他的职,很受打击,同时对廖耀湘替他承担责任十分感激,表示愿肝脑涂地以报答师长的知遇爱护之恩。六十五团的官兵们晓得这一情况后,都发誓要死拼,绝不让师长难堪。他们披荆斩棘,沿着险道快速前进。激战三昼夜,不但迫使日寇从拉加苏撤军回援,还歼灭了日寇第十八师团第五十五连队第三大队。史迪威接到报告后,还不太相信,亲自跑到战场验收战果,甚至连敌人尸体也一具一具地点清。事后他给蒋介石发去电报,要求嘉奖傅宗良,并提请撤回撤免傅宗良的前电。从此事可以看出,史迪威虽然性格高傲,但当发现自己错了,会马上承认。不像有的领导,明知自己错了,但为了维护面子,干脆一路错到底。结果面子虽然保住了,却往往造成很大祸患,搞得怨声载道。这样的面子,不晓得有何价值?从这点来看,史迪威还是个不错的领导人。至于廖耀湘,惟善是从,主动替下级承担责任,就更加难得了。这次战役之后,他更得军心了。桀骜不驯,跟同僚格格不入的傅宗良公开说,我甘为廖师长所用。廖耀湘也向人表示,傅宗良只有我能用。从中可以看出,廖耀湘不仅能将兵,而且能将将,是块能统领大军的料子。孙立人见廖耀湘替他的部队解了围,双方的合作就更加融洽了。孙立人跟傅宗良性格差不多,跟上司和同僚往往合不来。而廖耀湘虽然不爱交际,而且跟同僚打交道时习惯直呼对方的名字,显得有点愣,但大家都喜欢他。连邱清泉、史迪威、孙立人这样出名难相处的人,都对他表示友好。这是因为廖耀湘除了本事过硬,让大家觉得少了他不行之外,待人真诚、表里如一、不争功、不显摆,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