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始皇帝的良苦用心!(1 / 6)

加入书签

他不同意盐价下降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大秦,太穷了!

大秦的穷是有原因的……

覆灭六国的战争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李信伐楚一战溃尽二十万秦军,王翦伐楚,六十万大军和楚国对峙了整整一年。

楚国最后硬是顶不住后勤压力选择收割粮食,才有了王翦的一战而定。

一统六国以后,大秦又北征河套,南征百越,南征百越期间又遭受了一次战败,期间还修建长城,驰道,秦直道,秦始皇陵,六国故宫,阿房宫……

第130章始皇帝的良苦用心!

法家自商君变法以后已经立下根基,后世所有律法的更改,都是在驭民五术的原则下进行更改。

即最大限度的压榨民间资源以为国用,重耕的同时重税,打散旧有的姓氏聚集,拆大家为小家,挑战人性底线,最后再放开升爵的口子,给予一道微不可及的光明。

尽管李斯在成为左相以后,对吕不韦时期的律法做出了一定的革新,同时因为大秦一统六国,秦吏暂时无法深入地方的缘故,做出了一定的政策放松,但是本质上李斯依旧没有超出驭民五术的范畴。

故而,李斯自然是不同意让利于民的。

眼下不光是黎庶在被压榨,秦国的国库也在被压榨,富裕是没什么富裕的,作为左相,当然也要为秦国的财政负责。

总之现在的盐价黎庶可以承受,刚好利用降低下来的成本和扩大的产量为秦国创收,这是很合理的思维模式。

官山海的本质就是寓税于价,将赋税加在盐价上面。

如今大秦掌握了独家的生产技术,现在的盐价又尚且在百姓的承受范围之内,成本降低,产量扩大,但是也依旧没有降低盐价的必要。

让百姓处于最低的生活水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压榨百姓富裕的劳动力和财富正是李斯的行动准则。

故而,李斯不同意盐价下降情有可原。

“陛下,匈奴于月氏东胡受挫,今年再次尝试南下河套已是必然,而百越之地,尚有六十万役夫……阿房宫要修,各地道路需要铺设,长城还要继续修建,大秦国库空虚……”李斯皱眉向始皇帝解释他的行动动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