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黄厨头奉献一箭双雕膳谱(2 / 9)

加入书签

我心里这才一块石头落地。回到案房准备做事,可刚下眉头又上心头,公函能否准时送到又成为我心中的悬念,没法做事,就去隔壁案房找周爷。周爷见我忧心忡忡的样子便开导我,把大清朝驿站的事讲给我听,说毛大臣签署的公函肯定不会延误。我听了又舒展眉头,道声谢谢,回屋办差。

大清朝的公文传输靠驿站。驿道上每隔二十里设一个驿站,全国共有一千六百三十九个驿站,有驿站人员两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按****上的批示传送。马上飞递每天三百里,火速飞递每天四百里,特别火速飞递每天六百里,最高快飞递每天八百里。

我没有文化没有读书,周爷告诉我个故事。唐朝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正在西安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唐玄宗在兵变发生六天的时候得知这一消息,可见当时的传递速度就是每天五百里。我听了自然放心。

驿站处不属于内务府管,属于军机处管。毛大臣派遣的笔帖式就跑去军机处驿站处投递这份公函。

驿站处有规矩,六百里加急公函得报总管批准,也就是严格控制的意思。收函笔帖式按规矩送交总管。这总管姓梅。梅总管接手一看,嘿嘿笑,提笔批一个“退”字。军机处对六百里加急有明确规定,只有紧急军情方可这样。六百里加急不容易,不能常用,每次六百里加急都要死马死人。更何况梅总管早接到李统领吩咐,最近要是内务府有公函外送给他,三百里得了。这是我后来得知的秘密,当时蒙在鼓里哪知道,别说我不知道,连毛大臣也不知道。

我说:“公函才发出去,还不知道离开北京没有,膳谱到北京起码是一个多月后的事了。储秀宫啥时要这道菜?”

周爷说:“毛大臣的意思,最迟不能超过一旬,已经替你打掩护了,说你最近几天非常忙。没有膳谱你能做吗?”

我说:“周爷您也是御厨,您不会做,又没有完整的膳谱,我敢做吗?”我又赶紧捂住嘴连连说,“对不起周爷,我这……这是慌不择语了。”

周爷说:“啥时候了还玩这虚头巴脑的事。问题是我也不会做啊,我要会做,像以前做灌汤黄鱼,教你不就行了吗?”

我想起给蒋爷说过这事,急忙跟周爷说给蒋爷说过。周爷听了不说话,皱眉蹙额说:“你说给蒋广宗说过?他回答他也不会?你啊你,兴许就是他捣乱啊!”

毛大臣见六百里公函被退回,暗自冷笑,显然有人半道拦截,也不与驿站处计较,叫来周爷和我,问我们如何是好。我一听公函被退回,吓了一跳说:“那……如何是好?”

周爷说:“崇孔,毛大人问我们如何是好,不要失礼。”

我赶紧说:“知道了,只是公函不能走六百里,能不能走五百里或者四百里呢?总比前面那封公函三百里快啊。”

毛大臣说:“这不是三百里、四百里问题,是有人半道拦截,显然咱们向杭州要膳谱的事被人发现了。”

周爷说:“毛大人分析得是。怕前面那封公函也走不到杭州了。”

我大吃一惊说:“啊?我是想省事,他要是会做一箭双雕,就能将杭州那部分膳谱写出来,我的十大御膳就完成了,没想到会这样啊!我……”

后来发生的事果然证明周爷分析正确,的确是蒋爷捣乱。他从黄厨头那里得知我多次找张贵人宫的人说事,还找了张贵人,就怀疑我是不是抓到他串通张贵人盗卖宫中食材的事,决定找我的碴,借西太后来惩罚我打击我,甚至将我拉下总编撰官的位置。他一听我的十大御膳正差一箭双雕,就动了歪心,撺掇李统领向西太后说我的拿手好菜是一箭双雕,被西太后听进去下懿旨要我做了呈上。我当时自然不知道,是周爷这么点了一句,是后来的事实证明的。所以多年后我念念不忘感谢周爷,要不是他在我人生路上的多次关键时刻帮助我,我哪是蒋爷的对手?我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我一听周爷说也许是蒋爷捣乱就更着急,要周爷帮助我渡过这一关。周爷唉一声不说话,背着手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次完了,连周爷也束手无策,怎么办?这可不比喝茶辨水,那是考基本功,现在是考具体做法,不是蒙得到的。

紫禁城御膳啥都好,就是这条不好,一切严格按膳谱做,不许有丝毫差错。你说厨子也是人不是,一道菜几十种食材佐料还有火候,哪能回回做得都一样呢?这在民间是允许的,我在宫源居酒楼时就允许自由发挥,甚至还特意根据客人的要求做加减法,做出来的菜有个性,客人欢迎。紫禁城不行,不但不行而且是大不敬,要受处罚,轻者扣月俸扣赏钱,重者打板子革差事南苑吴甸喂马去。

我和周爷没有办法,只好去找毛大臣。毛大臣问清情况后说只有一条路,赶紧向杭州要膳谱。我说已经发函去要了,问题是时不我待,等不及了。毛大臣想了想说特事特办,你再以内务府的名义写公函给杭州云藏阁,我想法给你装进六百里加急驿袋。我和周爷喜出望外。我赶紧回案房写了公函,找毛大臣签字盖章。毛大臣在封皮上批个“六百里加急”,叫笔帖式赶紧交驿站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