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肯定(3 / 6)

加入书签

是的,朝廷答应下来,怎么实施也是个麻烦事。

交给南直隶淮安方面操办还是由其他衙门操办,这其中差别其实就很大。

比如是让漕运衙门负责此事,怕不是直接给你拖个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

而既然此事是梁梦龙提议,自然他就有了主观能动性,会积极的协调此事。

不管怎么说,出海行船都是有风险的,其他衙门都不会主动揽下这个活儿。

即便是每年能收到几万两银子的隆庆皇帝,这时候对继续开放发港口也是兴致缺缺。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月港开发极度有限,对船只航线、数量都有严格限制,所以隆庆皇帝见不到太多银钱进账,加之现在倭寇已经被围剿的差不多了,自然就没有了原来的兴趣。

这些问题魏广德当然知道,可是他很多时候也无力改变。

想想隆庆元年时初,隆庆皇帝就下了开海的旨意,但是福建和朝廷户部对于开海细则还不断扯皮。

若不是涂泽民的妥协,都不知道两地的商议会不会持续到万历年去。

办好了,得罪漕运的利益集团。

办不好,就要受到朝廷的斥责,怎么算都不是笔好买卖。

随即,朱衡马上就给梁梦龙去信,表达了他的意思,支持梁梦龙上奏,尝试海运漕粮,又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山东。

终于赶在隆庆五年岁末,官府封衙前,梁梦龙的奏疏送到了。

换句话说,在魏广德意识到朝中反对力量后,撕开一个口子才成了最重要的一步。

至于后面逐渐扩大,还不是得等机会。

就算是做了巨大的让步,到政策最后落地,都一直等到隆庆元年底。

若不是有海商迫不及待备足货物,当年是根本不可能有海船出海贸易的。

虽然对魏广德的意思有担忧,不过朱衡还是明白魏广德和谭纶这份书信的意思,那就是支持此事,不过希望是山东梁梦龙主动上奏,并承担试航任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