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信都之战 北方定(十七)(2 / 3)

加入书签

“咻咻咻……”

“笃笃笃……”

无数张强弩同时响起,所发出的音波汇聚起来,犹如一声雷霆霹雳!

“咦!天国军为何发箭如此之早?难道……”六七万大军延绵开去,足有五里,而袁军后阵与天国军的前锋距离相隔不下五里的距离,蒋义渠虽然不能将战场情势看的一清二楚,但也能在瞧见之后大致估算出来。眼下双方刚刚进入射程之内,即便要提前预留变量时间,这也是太早了吧!不过,蒋义渠能在袁军中混的不错,却也并非常人,长年的征战沙场,经验不可谓不锋利,一想到先前天国军所射出的检,脑中一转却是惊叫起来:“难道还是强弩?!”

战场,瞬息万变,根本由不得蒋义渠多做思考。未过三息的时间,却见对面的天国军再次抬手放弩,“嘣嘣嘣……”连续的弦声交织成一片,只见天国军弓弩的发射速度竟然和袁军的步速达到同步:袁军士卒的方阵每向前跨出一步,天国军箭阵当中便会飞出一泼密集箭雨。

十五息后,袁军整队完毕,士兵三三联合,将长方形的盾牌以正面,斜上和正顶组成盾墙,将前列保护起来,而三列之后的士兵则是直接把盾牌顶在头上防御抛射而来地箭矢便可。至于袁军弓弩手则是将弩上弦。躬身躲在盾牌之下,只待一旦冲入射程便借助盾牌之间的缝隙抛射杀敌!而骑兵,则由吕布、蒋奇统领,以抗拒两侧的敌军。

(当然这里还是要强调一下,袁军士卒所形成的方阵的防御阵型一旦展开,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将会连成密不透风的一片,绝不似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冲阵的时候盾牌顶在头上但人却站得稀稀拉拉,那样话盾牌只能防住冲盾牌顶垂直落下的箭矢,可抛射出来的箭矢都是以抛物线飞行的。)

随着蒋义渠一声令下,袁军方阵便以一鼓一步的速度开始向天国军发起冲锋。袁军方阵的冲锋自然不比常见的其他诸侯大军那样一窝蜂的豚奔犬突,而是踩着鼓点一步一步的保持着阵型向前突进。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这样的盾牌乌龟阵是非常牛屄地,一般当时羽箭多用木制箭杆和铁制箭头。整支箭的重量一般不会超过二两,也就是现在地五十克上下,这样的箭在当时已经算是重箭,锋利的箭头突入皮甲非常轻松,可碰上袁军这样包了生牛皮的木制盾牌,却就无能建功了。

袁军的这种阵型,正是庞统所献,所取的原型,正是战国时期魏国武卒方阵,求得是一稳中取胜。这也是庞统在知道了天国军箭阵的威力后,联想到战国时魏国对抗秦军箭阵的方法,虽然笨拙了一些,但是,防御力提到了极致。这种方法一被庞统提出来,就被袁绍迅速的采纳,即便是日前庞统离去,袁绍也不曾将这乌龟战法丢弃。

当然,他也是舍不得丢,当初征讨徐州之时,这种阵法可没少令袁绍吃甜头。

五息之后,第一批攒射的箭雨终于落下,只听见“笃笃笃”声如雨打蕉叶一般密集响起。带起了一阵阵悲惨而凄厉的嚎叫!

这一次,袁军士卒一向用来装逼的牛皮盾牌似乎被人施展了邪法,犹如草扎纸糊一般脆弱不堪。只见天国军利箭竟然能够深深穿透盾牌扎入人体,更有一些走霉运的袁军士卒则直接被透盾而过的利箭扎入脑中立时毙命。只是一瞬间,袁军上至统帅,下至普通士卒便集体傻眼了,虽然脚步还在随着鼓声继续前进,可他们的大脑已然麻木了,全都成为了行尸走肉一般。

可他们的悲惨遭遇这才是开始,没过三息时间,当第一批被射到的袁军士兵还没嚎出第二声惨叫的时候。天国军地第二批箭雨又至,一息过后第三批接着第四批连着第五批纷纷而来……

当年魏国将军吴起开初训练魏武卒时,武卒的标准配备是手执一支长矛、身背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食。后来到了庞涓这一代,魏武卒地配置有了很大改观,李变法之后魏国日渐富庶,不但给每一个武卒配备了全身皮甲,在庞涓执掌之后又以新阵图、新战法改良。此时的魏武卒早已不执长矛,主战武卒都是手持阔身短剑、木底牛皮盾牌和腰下一把精铁打造的匕首。而弓弩手也是融入了阵中,既可在盾牌的掩护下放箭杀敌,也可和盾牌手互换角色,不论是结大阵还是结小阵都是进可攻退可守。

庞统虽然知道魏国曾经有训练武卒的方法,也大致知道武卒方阵的大致装备,但是,终是训练的不得要法,也使得袁军这阵势只得其形,而却无有其神。不过,配合袁军不错的战斗力,在徐州战场上,却也混得风声水起。

这一会儿的功夫,袁军方阵已然突入战场中线,最前列距离秦军阵地不足一百五十米,眼见着就要进入射程之中。

“三阶仰角!偏南一刻!预备!”夏侯渊神色颇显紧张的看着前面旗手手中捧着的旗杆上面不断被东南风吹的飘舞地旗子大声喝令,弓弩手立时依据号令将弓弩向南方偏移了大约十度。如此做的原因是箭在射出后会被南风吹的偏移,因此提前预设一个偏移变量。

当袁军方阵跨过心中的距离,正准备弯弓搭箭时,便见夏侯渊高高举起的大刀猛然斩下。口中暴喝一声,“连环箭阵!发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