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 21 章(1 / 13)

加入书签

“快请!快请!”

只见那书信上明明白白的写着林如海的大名,再往后看,哎哟可了不得,那外头的小子居然是扬州陈家的大公子,更是左都御史陈孝祖的亲侄子。

得,要是把这位撵出去,他这县令也是当到尽头了。

扬州府和通州府相距不远,刘县令哪有不知道林如海林大人的,何况甭管扬州府还是通州府,走的都是同一条水道,大家少不得要常打交道,刘县令不过七品,林如海却是四品,这品级就差多了去了,何况后头还提到了个从一品的左都御史。

刘县令抹了抹额头上的汗,心里不由嘀咕,这陈大公子可真是好命啊,虽然无半点功名在身,自己这县令都得小心伺候着,他当年怎么就没个做左都御史的伯父呢?

走水路总比走陆路轻松一些, 陈景书到了旸兴便租了个干净整洁的民居住着,院子里虽没有砖石铺地,但院中一株老槐树倒是十分高大,勉强算个景致。

因没带粗使的下人来, 就在左右附近雇了两个妇人,只做洗衣做饭,洒水打扫的事情,至于说陈景书屋里的事情还如在家时一般, 只归菖蒲管。

能参加童生试的都可称作童生, 甭管是陈景书这样不过十一岁的小童, 还是那白发苍苍的老头, 只要没考上生员的, 都以童生称之。

中了生员之后, 生员也根据成绩成绩分作廪生,增生, 附生三等, 廪生最优, 除了身份地位不同之外,还有朝廷供给的钱粮等物, 另外每到童试之年, 因参加童试者需要有本县廪生作保才可参加考试,因此童生们少不得要请本县的廪生帮忙, 只是这一县的廪生数量有限, 每个人每次都要为一大群童生作保, 童生们难免要送点礼物银钱才好求上门去,这对廪生们来说又是一项收入,虽三年才有一次,但若有那心黑的,一次也能赚足三年了。

陈景书在扬州居住多年,哪里认得什么旸兴县的廪生,何况想要参加科举,除了要有廪生作保,还有同县的童生们五人一组结保,若有一人犯错,其他几人一同连坐,因此童生们选择结保的同伴时都小心翼翼,陈景书这外来户根本不在大家的考虑范围之类。

要是有,至于现在四十多岁了却只做个小小县令么。

唉,有权有势人家的小孩子,比他们这正经的官都大呢。

这么想着,就见下人已经引了陈景书进来,立马带上笑脸道:“是扬州的陈大爷?”

陈景书对刘县令一拜道:“学生拜见老师。”

科举考中的考生会称呼自己的主考官为老师,按理说陈景书如今一个童生,哪里有资格管刘县令做老师,可这会儿陈景书就是这么叫了,陈景书自己一副从容淡定的样子,反倒是刘县令有点坐立不安,也不要陈景书把礼做全,立马伸手把他扶起道:“陈公子坐下说话吧。”

这结保的事情反倒是比廪生更难呢。

好在来之前陈孝宗就已经提醒了这一点,这会儿陈景书便备上些笔墨纸砚,并叫松烟去街上买的各色糕点,又叫菖蒲拿了随身带来的两幅字画,一起去拜访本地县令了。

旸兴的县令姓刘,是个四十岁上下的男人,略有些发福,不过看着倒是一副慈善可亲的样子。

原本刘县令是没空见陈景书的,这会儿正是县试,作为本地主考官多得是人想要和他拉关系,刘县令可不能谁都见,何况外头来报说陈景书只带着一个小厮前来,小小年纪身边也没有大人,刘县令就更不愿意陪着一个小孩子磨叽了。

好在他拒绝之前看了眼陈景书送上的书信,一看之下差点从椅子上摔了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