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抗战东北泥沙俱下(六)(2 / 3)

加入书签

冯占海北上宾县后,就将这第一线交付给了宫长海、姚承乾二人。两人和当面的伪军对峙的时候,小仗没少打。跟他们对峙的,是伪军马锡麟旅,马锡麟原来是吉长镇守使李桂林23旅的团长,正规军的干活。对上这支临时拉起来的改编绿林队伍,马锡麟不是很在意。可是不打不知道,这两个胡匪出身的司令,用兵诡异,不依常理,伪军一上来就吃了大亏。被称为舒兰县抗曰第一枪的,就是这两个胡子司令的杰作。

当时,驻扎在舒兰的伪军一个营,联合当地的民团武装,保卫队、大牌会,企图包围消灭驻扎在龙王屯的宫长海部。对付宫、姚所部几百号人。出动一个营加地方武力,伪军方面蛮以为够了,拉出一个分进合击的阵势。没料到宫长海首先用土炮洋枪甚至鞭炮吓跑了凑热闹的保卫队、大牌会,又设了个埋伏,把急着赶来追击的伪军的两个连都兜在里头,一顿痛打。顿时把伪军给打老实了。

宫长海和姚承乾两人,级别职务很高,分别是吉林警备第三旅和第四旅的旅长,可两位旅长手底下,也只有六七百马队。这样的部队,机动姓很强,又是胡匪出身,打仗不怕死也比较机灵,可以说是冯占海的杀手锏。但是这几百号人,能打袭击,却很难胜任正规战的阵地攻防。

而这回来的,可不再是几个连的伪军,而是宫长海媳妇的舅舅,于大头亲率的大军。就在宫长海摩拳擦掌,准备和他媳妇舅舅,也是他的老上司于大头较量一下时,于大头突然转向攻下了榆树,继续北渡拉林河,一下打到了水曲柳的侧后去了。冯占海急令宫、姚两部放弃水曲柳,赶去与主力会合,准备和伪军全军决战。

打败了张作舟,占领了榆树县,于大头的伪军已经完全占据了先机。从榆树县北上,渡过拉林河推进就是阿城县,也就是现在的哈尔滨市的阿城区了。而冯占海的队伍,相当一部分还集中在东面的水曲柳、五常县一带。

这样,冯占海和驻扎在榆树县的张作舟25旅,以及东抗这三支队伍,就成了当时吉林省抗曰力量瞩目的中心,也成了熙洽的眼中钉。

榆树的张作舟旅被北上的于琛澄伪军打垮后。原本互为犄角和熙洽隔江而望的抗曰部队,就只剩下了冯占海这孤零零一票人马,东抗还离冯占海远着呢。于琛澄的伪军迅速向冯占海所部杀了过来。

而此时,驻扎在舒兰前线的,并不是冯占海的主力部队。

冯占海所部当时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在宾县保护省政斧,一部分则分布在阿城,准备扼守哈绥线,还有一波则驻扎在五常、舒兰。而此时在舒兰水曲柳第一线和伪军对峙的,并不是冯占海卫队团的基干队伍,而是冯占海刚结拜的兄弟,宫长海、姚承乾的队伍。

虽然不是卫队团的正规军,但这支人马却让当面的伪军吃够了苦头。因为领头的这个宫长海,可是一个鼎鼎大名的传奇人物,名震东北绿林,报号“大傻子”。这个宫长海的经历,再典型不过,可谓是东北兵匪奇妙关系的缩影。

听闻张作舟战败后,冯占海被迫放弃五常等地的东部防线,紧急把部队拉到拉林河北岸的拉林仓一带,企图在这里挡住于大头伪军的前进。

宫长海1894年生在山东贫寒农家,没到周岁就死了妈,是被家人用狗奶喂大,所以小名就叫狗剩子。7岁跟着父亲下关东,长大后先当了兵,后来又带着20几个兄弟开小差当了胡子,拉扯起五百多人的队伍。官府眼看剿不了,就先招安企图再消灭,不料被机警的宫长海发现又跑了,而且越干越狠,越干越大。25年,宫长海再度接受吉林省督军张作相的招安,带队进入吉林的骑兵师服役。而这个骑兵师的师长,正是现在率领伪军来犯的吉林省“剿匪司令”于琛澄于大头。

于大头很赏识宫长海,还把自己的甥女嫁给了宫长海。在于大头因为牵涉叛乱被赶回老家后,宫长海又跑到结拜兄弟25旅张作舟部作副官。

九一八事变后,25旅退出长春,宫长海就跑回老家,拉起了队伍。

一开始,宫长海甚至还在伪军的警备团里当了一任营长,等吉林各地抗曰运动涌动起来的时候,这位绿林老瓢把子也带着队伍又反出了伪军,打起了抗曰旗号,投奔了冯占海,还跟冯占海拜了把子。

所谓兵匪一家,宫长海就是这最典型的一个,三次为匪,三次当兵,跟伪军司令于大头是至亲,跟抗曰的张作舟和冯占海又是拜把兄弟。敌我亲仇,就是那么错综复杂。同样,当时在于大头的伪军里面,也没少了胡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