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面圣(2 / 3)

加入书签

赵子良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只有加强门籍制度的执行力度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宫门和皇城门的情况可能要好一些,因为进出宫城门和皇城门的差不多都是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因此守将和兵士们一般不敢向他们伸手要钱,只要有门籍在手,一般不会受到刁难和阻拦,而没有门籍在手又可以自由通行的,那必然是守将和兵士们害怕严厉执行门籍制度会遭到那些没带门籍官员们的报复,而外城城门的守将和兵士当然不敢向王公大臣们要钱,门籍制度执行不得力是因为他们缺钱花,他们敢伸手要钱,为何缺钱?因为军饷不够花,为何?经常上街喝酒、上馆子、去青楼、窑子,军饷如何够花?

因此要加强门籍制度的执行力度首先要整顿军纪,让守将们和军士们不能随便擅自离开岗位,不能随便伸手向百姓收钱,让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逛窑子、喝花酒。

其次,实行举报制度,只要有人举报,通过调查得知是实情之后立即惩罚当值守将和兵士们,要在左监门卫和右监门卫分别成立一个专门的制裁渎职守将和兵士们以及没有门籍、路引在手的官员们署衙,只要他们敢塞钱给守将和兵士,只要他们敢凭借自己是身份恐吓守将和兵士们,都要受到惩罚,这个衙门编制不需要太大,但官员、兵士们的待遇一定要好,他们不能被收买,如果他们都能够轻易被收买,那么就有可能与各门守将、兵士们狼狈为奸。

最后是加强对各门守军的操练,来京城这几个月,微臣已经大致观察过了,除了微臣的金光门兵士们经过整顿之后无论是军纪还是战力都算过关之外,其他各门守军军纪和战力都不行”

李隆基一直静静的听着赵子良说,待他说完,沉思片刻说道:“赵卿家上前听封”

李隆基问道:“赵卿家,这金光门守将的职位怎样,你做得如何?”

“很好,很强大”

啥意思?李隆基愣了愣,问道:“何解?”

赵子良拱手弯腰道:“陛下,长安城除去宫城门和皇城门之外,外城墙城门一共有大小十二座城门。这些城门是抵御外敌攻城和防止歹人进入城内伤害百姓的重要关卡,也是防止歹人逃离京城的关卡,如果再算上皇城门和宫城门,这些门又关系到陛下、皇子公主以及后妃们的安危,如果门禁不严,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每一个城门守将的职责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位置就算是一个小小的校尉都可以做得,但要做好也不容易。它的职权其实是很大的,没有门籍和路引,只要守将不畏权贵、秉持一颗忠心,就算是皇亲国戚也进出不得。陛下请想,万一有人要实行兵谏或谋划政变,想要对陛下不利,首当其冲就是要解决各城门、各宫城门守将。否则他无法来到陛下身边今日······”

“咳咳”李隆基咳嗽两声打断了赵子良继续说下去,然后挥了挥手对店内其他人说:“尔等都退下”

赵子良一愣,当即走到中间行礼,就听李隆基道:“封金光门守将赵子良为左监门卫将军,在左监门卫专设一司监管各宫门、皇城门、外城门门禁制度执行事,从左右翎中郎将府抽掉一百二十名兵士”

“诺”宫女、太监们都全部退了出去,店内除了赵子良和李隆基之外就没有别人。赵子良心想皇帝的胆子还是很大的嘛,竟然不留一个人?难道就不怕我对他不利?

正当赵子良心里嘀咕的时候,李隆基又开口了:“你刚才想说什么,继续说”

“诺”赵子良答应着,继续说道:“今日微臣不让陛下出城并不仅仅只是因为高大人没有带门籍,还因为陛下一旦出城,危险性将大大增加,因为没人知道您是皇帝,而知道您是皇帝、又有心要对您不利的人肯定时刻关注着您的一举一动,如果您出城,他们可以提前在城外准备,城外空旷不似城内房屋密集,在遭到袭击时不好躲藏和隐藏,跑都跑不掉,在城内可以让有限的护卫拖住敌人,然后找房屋和巷子躲藏,可以拖到金吾卫的巡查兵士前来救援,陛下英明神武,当知道这个道理才对,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安危,还请陛下以后不要轻易行险。而且陛下既然要微服出巡,那为何不带门籍路引?这不是摆明了想要凭身份自由出入各门嘛?这又如何达到微服的目的呢?只怕您还未出皇城,您的一举一动就被很多有心人得知了”

赵子良前后这两番话引起了李隆基的很大重视,他心里此时对高力士颇为不满,出宫竟然不带门籍,这老东西只怕是耀武扬威惯了,否则不会忘记带门籍。

李隆基点了点头,很是虚心接受了赵子良的建议和批评,说道:“今日朕把京城十二个城门以及皇城、宫城各门都走遍了,唯独只有你的金光门没有让朕通行,其他各门要么是认识高力士,让朕通过,要么在高力士塞钱打点之后也让朕通行了,直到今日,朕才发现长安城已经是四处漏风,各门守军懒散、军纪几乎全无,如此情形之下,朕的安全和长安城内所有百姓的安危都存在了很大的隐患朕打算整顿各门守卫和城防,爱卿镇守的金光门就做得很好,你以为要从哪方面着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