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教育工作者的觉悟(3 / 4)

加入书签

若监护人不同意记录视频,也没什么,罗夏同样会帮助小海桐,一点不会减少。

……

中午,康复中心附近的食堂。

罗夏正好看到了,小海桐轮椅的对面,一身铅笔西裤利落职业装的年轻女士,一点淡妆,显出端庄靓丽的长相,母女俩正在就餐。

他于是坐着轮椅,带着盛满午餐的餐盘,像是不经意的路过找空位,就一下被小海桐给发现了。

“好,的,叔叔……”

“……”

适可而止的接触,疏导一下小孩子的心理障碍,对康复有帮助,就算达成目的了。

只是,罗夏还有深一层,不能和任何人明说的设想。

最近他在看一些‘魔音’‘快看’的短视频时。排除一些直接买流量的,也了解到,哪一部分类型很容易吸引流量其中代表,是街道、垃圾堆找到一些可怜的小动物(不排除,可能存在的人为造假),被遗弃的猫、狗幼崽,再一点点喂养。

于是,顺理成章和这位单亲妈妈打了招呼,友好的询问,罗夏了解到,她叫石茜,石海桐明显跟随母姓。

石茜递了一张名片,罗夏一看:执业律师,港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对律师这个职业不怎么了解。但据说,一般的法律咨询也是按时间收费,享受较高薪酬,同时也一定很忙,每到中午,石茜还特地陪小女儿午餐。

这样一条一条短视频,满足普通观众的同情心、爱心。更新下去,通常能收获持续牢固的关注,海量的点赞等等。

而同比,观众也不会吝啬一些同情、爱心,放在年幼的孩子上。

罗夏还记得,在新闻报道中,看见一些拐卖儿童或被虐待的新闻,对小小的受害者和其家属,一种感同身受的同情;对人贩,则是一种咬牙切齿的痛恨。

同理,如果在征得小海桐与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把帮助小海桐的康复,这些画面记录成素材,视频放在短视频网站,也一定不会比救助流浪猫、狗幼崽的流量差。

罗夏知道,这也算是一种利用,结果可能是好的,过程有些违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