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游山玩水后的告白(1 / 2)

加入书签

子倩告诉我,游婺源,三个地方必去,我欣喜地让她带我游玩了这三个地方。

第一个当然是婺源博物馆,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从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到“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全县出了552名进士,2665名仕宦,历代文人留下了172部著作选入《四库全书》。在婺源博物馆,你可识婺源之古朴。

第二个是大鄣山卧龙谷景区。一到这里,我们已经完全被这里山水的超凡脱俗所吸引。这里是个让人一见钟情的地方,碧玉般的潭池溪涧,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生机盎然的青藤古树。漫步其中,可以尽情地释放,人完全放松,仿佛暂别尘世一般,需要做的只是深呼吸,去感受。

第三个当然是最美丽的小桥流水人家——李坑。暮冬的婺源,风还有些寒意,但午后艳阳当空,暖暖地烤在身上,竟如同春天般的温暖。屋檐下老人们肩并肩,背靠墙,对着河塘,坐在这里特有的火炉凳上晒太阳,鸡狗不时昂首踱过,河塘边一派繁忙景象,捣衣服、洗菜,每隔十米的一座座拱形小桥,不远处的人家炊烟袅袅——这就是婺源,一片质朴韵味的田园风光,她不仅美在青山秀水的淳朴天然,更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游玩这三个地方后,茹晗建议一起去三清山看看,那可是道教圣地!

第十四章 游山玩水后的告白

子倩的出现,使我原本以为是一个人的梦境和旅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使我的“梦游”与考察相结合得淋漓尽致。

我发现“西施故里”很有发展前景,大门外看去,很像寺庙一样,这大概就是西施的魅力所在还有她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吧!

“西施故里”那边的那条河很清澈,不失为旅游好地方!

“浣沙处”也是一个金子招牌,可以增设几个浣洗的位子,让旅游的客人“有的放矢”!

三清山在婺源的南部,一座历经千年的道教名山,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名。作为中国2008年唯一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三清山已成功进入预选评估名录之列。

在山脚下,向上望去,雄险奇秀,巍峨耸立,我们乘缆车顺山势而上,翻越一座又一座山峰,40分钟后,就已经到达了海拔1000米、云雾缠绕的群峰之间。

放学后的孩子,都是结伴而行,蹦蹦跳跳,如果建一个小型图书馆也不错。婺源人很重视读书人,老人说上路出读书人,下路出生意人。城外因地势高低而分为上下路人,但两处的房子都是旧时徽宗建筑,房檐上翘,很像宋代文官的官帽。破旧的瓦片上爬满了吸着露水的青苔,映照着深深庭院。但读书人家的地基高,门前石阶多为三层,但商贾人家只有一节台阶,可见婺源历来重视学问!难怪子倩的家门前就有三层台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桥贯穿着整个秀丽的乡村,而这里的桥都是石拱桥,石板桥,木桥。好一幅古桥连山水,在这里重新修葺一下,就地取材,再弄个独木桥,就算是游客闯情关吧,当然安全是第一位。

我把每一个值得考虑的细节都拍下来了,这样拿回去请命也是锦上添花了。

周末,我和子倩正式地游玩了一次婺源。

穿梭其间,将婺源概括为:田间有村,村后有山,山上古树浓荫,村前有水,水倚田园,放眼望去,田园与天空竟然相连……一幅闲适、清幽的淡墨素描,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