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诏狱(1 / 3)

加入书签

李嗣源皱了一下眉头,自己话中深意一点都不理解,只能跟他说清楚:“你这老奴真是一根筋,你就不能用你的脑子好好想想,朕为什么会留着肖文渊,难道真是因为他的那个什么文坛领袖的虚名。朕之所以留着他,是因为传国玉玺啊”。

刘信恩一惊:“皇上,您是说,李存勖临死前把传国玉玺给了肖文渊。难怪从李存勖几个儿子那里,查不到传国玉玺的下落”?

李嗣源点点头:“从朕得到的情报来看,很有可能,要不然魏王李继岌他们早就拿着传国玉玺号召藩镇起兵反朕了,还好,肖文渊落入了朕的手里。信恩,你现在就给朕去诏狱,把朕的旨意传到,别让阴长风把人给弄死了。对了,这件事,你知朕知,不可泄露出去”。

刘信恩对上李嗣源有些阴鸷的眼神,心中一凛,连忙答道:“皇上放心,老奴这张嘴最严实了”。

有了传国玉玺,李嗣源即位名正言顺,刘信恩再迟钝,也明白了肖文渊的重要性,立刻跪拜告退,安排车马去诏狱。

“天成元年,郭崇韬、朱友谦皆以谗死,嗣源以名位高,亦见疑忌。赵在礼反于魏,大臣皆请遣嗣源讨贼,庄宗不许。群臣屡请,庄宗不得已,遣之。三月壬子,嗣源至魏,屯御河南,在礼登楼谢罪。甲寅,军变,嗣源入于魏,与在礼合,夕出,止魏县。丁巳,以其兵南,遣石敬瑭将三百骑为先锋。嗣源行过钜鹿,掠小坊马二千匹以益军。壬申,入汴州。四月丁亥,庄宗崩。己丑,入洛阳。甲午,监国,朝群臣于兴圣宫。乙未,中门使安重诲为枢密使。杀元行钦及租庸使孔谦。壬寅,左骁卫大将军孔循为枢密使。丙午,始奠于西宫,皇帝即位于柩前,易斩縗以衮冕。壬子,魏王继岌薨。甲寅,大赦,改元。”——节选自《新五代史 唐本纪第六》

公元926年,后唐成德军节度使李嗣源起兵反叛,庄宗李存勖得到消息后,亲自率军平叛。不料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率所部攻入皇城兴教门。庄宗亲率宿卫出战,结果中流矢而死。李嗣源在洛阳大乱之际,进军洛阳,于西宫正式称帝。

李嗣源以军队为后盾,得到了宗室、藩镇以及洛阳大部分高官显贵的支持,但是,依然有人胆敢不认可这位新皇帝的权威,肖文渊就是其中名气地位最大的那一个。

肖文渊从唐哀帝时代就是中原文坛的领袖之一,由于朱温废唐自立、残暴不仁,肖文渊拒绝出仕。直至李存勖横空出世,灭后梁、定中原,恢复唐国号,肖文渊主动出山,出任后唐礼部尚书。虽然对于李存勖后期宠信怜人、不理朝政有颇多微词,但是肖文渊心里认为只要劝谏得当,李存勖会有醒悟的那一天,以李存勖的军事才华,天下一统也并非不可能。

也正式因此,在肖文渊看来,李嗣源如朱温一般,都是为了皇位不守臣道、犯上作乱的奸臣。因此,李嗣源刚进入洛阳,肖文渊就挂印辞官。谁知,行李还未收拾好,李嗣源就派人抄了肖文渊的家,把肖文渊、肖云峰父子俩人丢进了诏狱。

洛阳诏狱是李存勖从汴梁迁都之后在原唐朝洛阳官牢基础上改建而来,最早是隋炀帝营建东都时所建的刑部大牢,规模虽然比不上唐朝长安掖庭宫,但是经过两百多年的不断的维修加固,内部牢房均为石头搭建,从地面到地下共有三层,外部则是高达七丈的城墙,壁垒森严,堪称固若金汤。

刘信恩坐着马车晃悠悠的来到诏狱城门之下,城门禁卫拦住车辆:“你们哪里来的,这里是诏狱,没事赶紧走开”。

刘信恩从车厢内扔出一块牌子给驾车的车夫,车夫拿起牌子伸到禁卫的眼睛边上,上面雕刻的有云龙花纹,中间两个大字:内廷。诏狱的禁卫还是有点眼力见儿的,这是皇宫内廷专用的腰牌,一看就知道是皇宫内的大人物出来了,连忙赔上笑脸:“不知是哪位公公驾临,还望告知,小的好去禀告阴大人”。

“皇上,肖文渊这人胆大包天,居然敢触犯天威,还不如连他的那个儿子一起杀了,以警天下之人”,紫宸殿中,一个头发花白的太监,捏着公鸭嗓子,细声细气的说道。

坐在皇位之上的李嗣源,英气勃发,听着老太监的话,若有所思的说道:“信恩,你不知道,肖文渊不能杀”。

刘信恩不以为然,说道:“皇上,是不是肖文渊是中原所谓的文坛领袖,杀了他就会寒了天下士子的心。这有什么的,皇上的天下,是皇上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有他无他又能怎样”。

李嗣源轻轻一笑,说道:“有他无他还真是大不一样,肖文渊,朕现在还真不能杀他,他是有大用处的。你去传朕的旨意,让阴长风好好款待肖文渊父子俩,有什么需求都尽量满足”。

“皇上,肖文渊百无禁忌,毫无臣下之道,您这不是纵容他吗”,刘信恩是李嗣源的内廷太监总管,从李嗣源出镇河东之时就跟随在李嗣源身边,忠心耿耿,在他看来,肖文渊就是大逆狂悖之徒,管你有没有才华,杀之了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