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城(1 / 3)

加入书签

临出发前,狗子爹也多少有些担心年纪还小的李苦儿,可自打渡过河徒步走了一段后,他便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李苦儿不仅不闲累,反而主动背了一部分粮食,以分担狗子爹的压力,这让同路行走的农人挑夫们都大感诧异,暗道当爹的不通情理,狗子爹见到这样的白眼也只能当做没看见,尴尬的笑笑了事。

行了大半的路程,狗子爹见李苦儿已经见汗,喘气也不怎么平稳,便主动提出在路边歇歇。李苦儿也是累了,放下挑子,一屁股坐到地上,接过一旁狗子爹递过来水袋咕嘟咕嘟的灌了一气。狗子爹看李苦儿喝水的样子不由大乐,忙道:“慢点,慢点,别呛着。”

李苦儿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冲狗子爹呵呵一笑,忙把水袋还了回去。狗子爹也喝了几口水,然后问李苦儿道:“苦儿小子,饿不饿?”

李苦儿最近随狗子爹下田惯了,吃饭一般都在下午,此时太阳还远未到头顶,自是没有什么饿意,当下摇了摇头,道:“我不饿。”

狗子爹点点头,道:“原本你大娘要我带些饼子的,可我算了算,今年咱们的粮食有余,到了城里给你买点好吃的。你可吃过用白面做的馒头?”

时光飞逝,距离李苦儿上次上山已经有三个多月的光景。正像狗子妈所交代的,自那日回来,少年便日日与狗子爹一同下田。狗子爹本来只是找个借口,好叫他名正言顺的来自家吃饭,哪认为八岁的娃能帮些什么,当不得真。谁知李苦儿虽然身小力薄,但耐力却甚是惊人。别人一镐能刨好的地,他用两镐、三镐去刨;别人半天耕完的活,他用一整天去做。别的人中午吃饭、睡觉、抽旱烟,他却一直卖力干活,就是饭也一两口了事。

狗子爹最初看到李苦儿这样玩命,原本认为他是怕别人说三道四,私下也自劝过,谁成想少年听了只是笑笑。第二日依旧如此,久而久之,狗子爹也就习惯,一同下地干活的村民没有一个敢小觑这个娃娃的。按他们的话说,那娃子可是比牛还能吃苦,怪不得自小就能养活一个弟弟。

李苦儿自己心中知道,春季这一茬粮食对于李家屯的农民来说尤为重要。倘若收成好,不仅能给自家储备不少粮食,还能把多余的运到城里去换一些日常用具或者换一两把新的锄具。可如今天下大乱,十次打粮九次欠收,各家各户大都连饱饭也吃不上。狗子家本来就不富裕,两口子将将能填饱肚子,若是加上自己,恐怕就够狗子爹的呛了。为此李苦儿又如何敢不卖力干活?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北面大河河水结冰慢慢融化,竟然在农田边上形成了一条浅河,环绕流通。正好保证了农田灌溉的充分,使得这一季的粮食长势极好,屯子里的农民个个喜上眉梢。果不其然,到了春分时期,李家屯迎来了近十年来罕见的大丰收。

狗子家原本有一头老黄牛,用来耕地锄草事半功倍,可惜年纪太大,年前死了,过年的时候,李苦儿吃的就是这老牛的肉。如今牛死了,单靠狗子爹一人根本没办法照顾好这么大的一片地,好在有李苦儿帮忙,相当于多了大半个成年人,而且远比一般人吃苦耐劳。在农时最关键的几天,多亏了李苦儿和狗子妈的帮助,众人齐心协力之下才没误了时候。这次打下了的粮食比去年多了一翻,总量在李家屯来说,不是最多的也差不多了。

李苦儿长这么大连窝窝头都没吃过几个,整天是野菜加红薯,哪里见过馒头,听得狗子爹一阵描述,早已食指大动,使劲咽了两口吐沫,缓了缓对馒头的欲望,抬头对狗子爹说道:“大伯,要不,咱们赶紧走吧。”

这可乐坏了狗子爹,不仅在家存下了大量的“度日”粮,还有了很多富裕,这在之前是从没有过的。狗子爹妈把这都归功于李苦儿,其他的村民也是赞不绝口,皆说狗子家是好心有好报,得了这么好的“干儿子”。这两口子对李苦儿是越看越顺眼,瞅他身上的单衣已经补的不能再补,就寻思着这次上城带上他,顺便扯上几尺青布,为他缝件新衣服。

这事与李苦儿一说自是满口应允,说来李苦儿长这么大还真未出过李家屯,连那所谓“大城”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如今狗子爹愿意带他进城,当然是满心欢喜,在临行前的一夜,更是连觉都没睡着。

是夜,李苦儿坐在屋外的大青石上看着天上的星星,眼中挡不住的兴奋,口中轻声呢喃道:“弟弟啊,你可知道,哥哥我明天就要进城了…”

……

地处大河下游的镇江城,离李家屯大约十七八里地,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又因为要去镇江城便要渡过大河,然后沿着河北岸向上走。所以屯里人每次去镇江城都说成是“过江上城”。过江上城这段路,要是常走的脚夫去走,不到一个半时辰便能到;可要是刚开始走的人,那简直是越走越长,怕是半天也未必能走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