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寂寂独吟啸(1 / 2)

加入书签

更加清朗

那隔代的钟声

又一次响起

我十五岁随母亲从隆回迁入邵阳,从那时起,每逢心境落寞,便喜欢独往双清闲逛。当时门票似乎是三角,如今十余年过去了,只加到一元。在一个物价涨得比工资快的时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稀罕的事。或许从某一侧面,恰好又印证了双清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也是一种格外稀罕的存在。它有清幽的景致——旁的不论,单说砥柱矶上的亭外亭,如一位傲然不群的诗人背手而立。在此凭栏,昂头可观江天一色,看白鹭点点掠过云际,俯首能赏资邵二水交汇时那一番骤然阔大之气象。可谓望之使人神清,临之令人气爽;有绵长的历史——北宋便开始建亭,千年时光沉淀在掩映于幽林奇岩间的名胜古迹之中,散发着迷人的风韵;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随意遇上的栏杆或石碑上,可瞥见魏源或者车万有的题咏。这样风景人文都值得流连良久的所在,却甚少游人光顾。乍看觉得奇怪,仔细一想,正如世上某类人物,才华品德均可称道,但不喜交际,更不会自我炒作,又没有占据要津,以至门可罗雀。双清地处城郊,又无游乐设施。因为文物不少,又加上草木繁茂,为安全起见,烧烤之类的活动也不太适宜在此开展。对于高喊着要营造生活情调,每到一处就打牌喝酒、大声喧哗,搞得满地狼藉的现在的部分国人而言,它非但不能使人尽兴,甚至还有可能因其冷僻而让人望而却步呢。

我恰好是不爱凑热闹的人,对于清冷幽寂的境地,有种特别的喜好。双清非独冷寂,而且因为不加修葺,处处弥漫着荒芜萧瑟的气息。世人大都乐赏整齐富丽之美,却不知荒凉之景也自有一种令人迷醉的美,这种美甚至更耐咀嚼。此话许多人不能够理解,但我想林黛玉定能激赏的,因为她于李商隐众多的清词丽句中独爱“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也是萧瑟凄凉的景致,非幽独之人不能领略其中深致。双清无荷,却有绿荫如云,野草如烟。很多次我都是冒雨而来,在亭外亭独坐良久,静听清雨滴林叶,闲看园中蒙蒙然烟气浮动,默思一百年余年前,魏源也该是在雨中独自撑伞徜徉于此的。他是个沉默内向之人,习惯了独来独往。在他的《归至资江重游双清亭》二首中,我更喜欢其一:

屿扼双流合,江涵一郭烟。

客来云半槛,影别水多年。

溪涨山为岸,春深雨失天。

孤亭回首处,反照但苍然。

这是用毛笔蘸着雨水写下的诗句啊,字里行间分明弥漫着资江流域的水韵。行文至此,突然记起多年以前,我也写过一首跟双清和雨水有关的诗,便停笔去柜中翻检旧稿,竟然很快就找到了。这首在形式上是新诗——其实诗无所谓新体旧体,只分有意境的真诗和无意境的伪诗——标题是《雨中游双清》:

雨加深了目光的苍茫

一帧关于瘦崖和小亭的图画

在水的渲染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