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2 / 2)

加入书签

"为什么不置办一些产业,像夏掌柜之前的布坊就很好,而且盈利比田产多。"段希元问:"怎么听着你们没打算置办产业啊。"

刘润清解释道:"原本仲春也曾想过置办产业,但我想着,产业跟田产有些不同,田里每年产出的粮食都是有数的,只要将水田租出去,到年底派人收了田租即可。但产业就不同了,买进卖出看着简单,实则复杂万分,需要可靠的人管理着,还得有懂行的人监督着,否则容易滋生贪腐,那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得不偿失。但置办产业的确赚钱多,有赚钱的机会而不赚,这不是我们吴川县人的脾气。所以,我觉得暂时先不置办产业,等时机成熟了再置办。"(未完待续)

"商户手里有钱,而人最经不起诱惑,很多盐商都是往书院捐很多钱,将孩子塞进知名的书院就读,若让他们轻易当了官,难保不利用手里的权势为家族谋利,所以在这上头,朝廷管控的很严格的。咱们家,在吴川县数得着,在江州就是小虾米了,在全国小的几乎看不见,所以无需担心。"

"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夏仲春松了一口气,"你虽然不愿意走仕途,但儿孙们说不定乐意,不能让一块匾额给束缚住。"

刘润清好笑不已:"你这是杞人忧天,你说有匾额就有了?说不得只能一句口头嘉奖,别太当回事。"

"那我就放心了。娘,前两天跟我说了宴请宾客的事情,我打算定在七天之后,就安排在咱家后花园吧。"

"行,你看着定。"刘润清想了想,说:"要不我也借着这个机会请一请人,女眷们手里的钱有限,还是得家里的男人掏钱。"

"那再好不过了,到时候咱们请段大人也来。"夏仲春笃定地说:"想必段大人一定会乐意参加的。"如今育婴堂收容的孩子,以及往外发放的工钱越来越多,衙门那边已经被掏空的差不多了,再不想办法,就没钱了。

他们将这个计划告诉段希元,他一口就答应下来,还将两个人叫过去,问道:"夏掌柜,现在育婴堂越办越大,弊端也越来越多,你可有想到破解之法?"

"这个我想过了。"夏仲春说:"爆发旱灾的时候,为了让刚出生的孩子能活下来,也为了能救济一下贫困的人家,每月又发工钱又给粮食的,到了冬天还发了一次布匹,总的算下来,每户的费用快超过一两银子了,发钱发粮的人手都是从刘家调过去的,以后育婴堂要单独越做,就不能再用刘家的人。所以我想着,第一步应该收紧开销,现在情况好转了,又有朝廷的赈灾粮,所以我打算把每个月的工钱降到六百文,布料棉花之类的则一季度发放一次,如此一来,既能节约开支,又能减少一些矛盾,现在已经有人去闹了,说为什么给别人的粮食多,给我家的粮食少,还有人是自家是儿子,要多得些工钱的。。"她冷笑一声:"养孩子本来就是做父母的责任,现在官府帮着养,还养出毛病来了!既然如此,那就都不发了,而且无论孩子是男是女,工钱跟布料全都一样。"就不惯他们的毛病!

"这个主意不错,我之前也注意到这一点了,但想着往下减恐怕不好减,恐怕会有人闹事。不过,现在育婴堂刚运营起来没多久,改革起来比以后改革阻力要小,省费而事不弊,你想怎么做我都支持。"段希元连连赞同:"还有其他的吗?"

"另外,我们打算置办一些田产,以后育婴堂所需经费就从田产出,免得因为筹不到捐款,导致育婴堂开不下去。开源节流,方是长远之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