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李斯软了,赵泗得帮李斯硬起来!(1 / 7)

加入书签

何也?

譬如……李斯。

说的那叫一个理直气壮……

学室制度和军功爵一般,是大秦的根本之法。

唯有我关中老秦人,法家学吏才是大秦的根基。

第506章李斯软了,赵泗得帮李斯硬起来!

“大秦养吏在于学室,自商君定下养吏之法,至今已有数百年,秦也自关东一隅之地,鲸吞天下,时至今日,商君之法,已不足以养天下之吏,关中输吏,已捉襟见肘,长此以往下去,吏无良吏,法无良法,于国乃大患!

然,天下之士何其多也?何故无吏?

概因学室故步自封,自绝于天下,而天下士不为大秦所用也!

入学室者,良吏之子,亦或者战功举荐,何其难也?

还是那句话,大秦七代人的开扩把蛋糕做的太大了,以关中为首的基本盘远没有到资源不够疯狂内卷的地步。

李斯的最大拥趸就是关中老吏,关中传家老吏是典型的商鞅法的受益者,因此他们也会自发的拥护继承商鞅志向之人。

因此,他们表现出来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素养是绝对对得起大秦给予他们的优待和信任的。

言语之间,无外乎敌视百家以及关外之人。

他不是要卸磨杀驴,甚至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要依赖这个群体,毕竟关中确确实实是大秦的中坚力量。

臣之见,开放天下学室,已择试题考校百家弟子,择优取吏,如此,此弊病可解!”腾沉声开口。

很显然,这就是赵泗和腾之前谈过的问题。

大秦不是缺吏,是缺合格的吏,大秦的学室制度培养范围太小了,圈地自萌已经不能满足诺大的天下,而偏偏大秦又需要很多吏员,因此,不打破学室制度的前提之下,只能闷着头通过地方举荐征辟等方式来选吏,以至于吏员素质飞速降低,良萎不齐。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清楚,大秦良吏不够,聪明点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基本上每年关中都在往天下输送秦吏,没有一点遮掩。

只是,没人敢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