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战火为何而燃(2 / 6)

加入书签

王烨当然了研究院的院长,也是委员会的委员长,而所有主持科研项目的技术带头人,都是委员会的委员之一,可以尊称为某委员。

就比如那位秃顶的老人,他就是委员之一,他带领的团队,正在进行武器站和59式坦克的结合工作。

而项目如果完成,那么该项目组注销,那么委员就会失去自己的身份,变回他原本的身份,比如中专的老师,两厂的技术人员,或者单纯的研究员。

换句话说,在研究院采用了内行管内行的办法,防止出现外行管内行的错误。

而评议会就更简单了,如果某个人想要立项一个新的项目,想成为委员,那么他就需要在评议会上说服诸位评议员,获得半数以上的投票,才能成行。

而研究院、中专、和两厂本质上来说是互相交叉的关系。

简单来说,目前研究院还只是一个空壳子,纯理论研究的几乎没有,所有的研究都是偏实用性的,而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可以是中专的老师,也可以是钢铁厂的高级技工。

就比如老陈,他儿子陈航是旋翼机试飞第一人,他们父子都参与了旋翼机的生产和测试,所以随着研究院的成立,旋翼机的后续研发计划也转移到了研究院,虽然还在机械厂进行工作,但是他们这些工作人员,也被挂名到了研究院名下,当老陈拿到“研究员”的身份证明小本本时,整个人激动的直接哭了!

毕竟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精通汽车维修技术的工人罢了,研究员?做梦都不敢这么离谱!

事实上王烨非常认同一个道理,那就是天才和能力,都是需要平台进行发掘和支持的,简单来说,如果华夏没有恢复高考,可能自己会成为一名下矿井的“煤黑子”,怎么可能去搞研究?

至于评议会的成员,有研究院的委员、有中专的老师、有两厂技术人员、甚至是行政人员、销售人员,毕竟一个项目成立,有没有商业未来,也是需要考核的角度之一,起码在目前这个阶段,就是如此,没有市场的纯理论研究的项目,暂时无法立项。

当然了,如果能说服王烨这个评议长,那自然可以立项,而且可以获得最高等级的资金和物资支持。

所以现如今王烨愿意给这些人,无论是岁数大的、曾经的工人、还是补录的学生们,提供一个足够优秀和足够高的平台,挖掘他们的能力和潜力。

目前就是这么个情况。

但是在未来,研究院将会增加大量的纯理论和探索性质的研发人员,但是那已经是未来的计划了,目前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这么做。

同时为了保持研究院的科研氛围和纯粹性,王烨在这里使用了“平行”的管理办法。

简单来说,整个研究院最重要的领导机构就是“委员会”,其次是“评议会”,最后才是“秘书处和后勤管理办公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