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长安乱(中)(2 / 4)

加入书签

蔡邕继续道:‘青青’,该是指爆发之意,暗指太师暴盛当权,却又难免失去民心走向败亡,落个‘不得生’的结局。”

“正是如此!”王允拍手赞叹道:“不愧是伯喈兄。”

“子师……”蔡邕朝王允深深地望了一眼,“你的心思邕知晓,可此事难度极大,败笔甚多,先不说如何对付太师,便是如今流传这首童谣,那西凉军中颇有声望的贾文和,朝中心狠手辣的李文优,都可轻易将其中含义窥破,如此——”

“吾自然明了!”自己精心的安排被他人贬得一文不值,王允哪里还有什么好脸色,“古今凡成大事者,有几多可借时运相助?如今董卓之暴行,天怒人怨,百姓黎民恨不能生啖其肉!况其麾下业已非铁板一块,实可资利用。

吾身为大汉司徒,已算是谋尽人事,于心无愧。若再迟疑,必遭天谴。此等时机若失,则不可希求再有如此之局面助我成事,便是几率再小,吾王允也愿为我大汉,流尽此身之血!”

“哼!”董卓也不傻,“休要谄媚于老夫,若是禅让欲阻,某拿你是问!”

“是!肃听凭太师处置!”

蔡府。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伯喈兄可是品出些什么了?”

“子师,高义。”面对王允澎湃的激情,蔡邕只是淡淡地作了一礼。

“蔡伯喈……”王允咬牙,“我知你因董卓复起,重获重用,可你别忘了……你是汉臣!”

“子师放心,今日之事,邕不会向第二个人再提起。”

两位鬓发斑白的文士在榻上同酌,静静地等待着城内将要掀起的惊涛骇浪。

“‘千里草’,‘董’也,‘十日卜’,‘卓’也,这童谣是为太师而作。”

“太师?呵,汉贼耳!”王允一脸不屑与愤然。

“哎……”蔡邕长叹一声,“无论是‘千里草’,抑或‘十日卜’,皆是不同以往自上而下解字之法,反倒是自下而上解字,或许……这象征着太师他以下犯上,以臣凌君。”

“不错!”王允也没再纠结太师不太师的称呼,“伯喈兄的文学造诣,允向来是佩服的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网游竞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