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结束后我回到了70年代 第19节(1 / 5)

加入书签

五月初,插秧之前。

出于对时队长这儿么多年干实事的信任,再者他的人品也是有目共睹的,前进大队几乎一家不落的全部同意选择新型复合肥。沧江化肥厂那边倒也爽快,时队长报上需求后他们很快就给送到了前进大队这边。

采用新型复合肥这事儿时队长也向上层领导也就是公社那边打过招呼了,现在正好赶上国家倡导“搞农业、搞经济、搞发展”,时队长这做法那显而易见是符合国家潮流的,上头领导那也没法挑毛病啊,再者即使这季水稻扑街了,顶多就是产量不如往年,前进大队家家户户填饱肚子的粮食还是大大的有的。

行吧,放心大胆的去干吧!成功了就多了一项政绩,失败了大家也能填饱肚子。这种大着胆子搞创新的行为,还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就不要妄想拉着整个公社一起下水了。

前进大队黄河堤那一块儿的水稻田施了新型复合肥后,众人心存疑虑的将水稻苗挨个儿插秧,那胆子大的听说这肥料施个一次就能保证水稻顺利成熟,还都挺乐呵的,搁往常,哪年不是施个两三次肥料的?什么基肥、追肥、穗肥、粒肥,你当施肥是啥容易的工作?那背对黄土面朝大地,还是六七月份最最炎热最最熬人的季节,汗珠子滴滴拉拉的流遍全身,带个草帽也不顶用,还是晒得人头晕恶心满身疲惫。但前进大队最多的还属踏踏实实勤劳却也胆小的庄稼汉,毕竟时酒再聪明那在队里人看来都是个小胖丫头,长得是真可爱也真有福气,可这不代表队里人就能毫无疑虑的选择相信这啥新型复合肥。

时队长瞅着胖孙女的眼神那是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他就知道,他的酒宝不仅是老时家的天才还是老时家的福星!

爷孙俩也不急着去孙院长介绍的那家沧江化肥厂,就近找了个国营饭店,时队长不仅点了盘浓油赤酱的红烧肉,还点了盘酱牛肉,最后还叫个西红柿蛋汤,就着白米饭,爷孙俩人毫不费劲就把两菜一汤吃了个精光。时队长在这头吃好喝好,也不忘给家里人带点好东西回去,买了十个肉包子揣时酒的小书包里,这才离了国营饭店。

*

沧江化肥厂那边的负责人和孙院长称得上一句熟悉,孙院长提前给时队长和时酒打好了招呼,高厂长也不敢怠慢这俩人,到底是明市大佬教授介绍过来的,因此即使知道时酒只订购一个生产队的复合肥后,高厂长也没露出啥瞧不起人的神色,更没趁着机会宰时酒一把,这一点倒叫时酒对他好感倍增。

临走时,时酒昂着个小胖脸非常认真道:“高厂长,如果我的复合肥想要大量生产,我肯定第一个找你合作!”

说实话,还是有人觉得这复合肥纯属瞎扯,但一个大队的,时队长这从没拜托过大家啥事还天天给队里人办事,总不能这时候人需要他们了他们再给拖了后腿了,那成啥人了?算了算了,这再不好也不会差到哪去,顶多今年就把心思多往玉米小麦上放放,争取在这俩作物上来个大丰收。

嘴上不说,队里人却大多都是这个心思。

但等到七月份穗粒逐渐充盈饱满之际,一些常年伺候庄稼的老把式便抑制不住激动了,这、这今年的稻子它没秕粒啊!摸上一把放手里颠颠那是前所未有的沉甸甸的丰收之感。

其实秕粒对于水稻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水稻亩产量可以增加百分之三十,但这些老把式也就能估摸下产量,新型复合肥最大的好处——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他们并没有看出来,它不仅提供了水稻成熟过程中需要的所有元素,而且在被施入土壤后,复合肥也会慢慢地、逐层地开始缓解土壤板结、营养缺失等一系列糟糕情况,可以说这是在创造产量的同时蕴养了最根本的土壤。

这次秋收,每个人都是斗志昂扬。

高厂长不以为意,只暗暗道这小姑娘可真可爱,说话也怪有趣的。

等到了新型复合肥火遍全国的那天,高厂长才意识到说话怪有趣的小胖妞向他递去了怎样一根橄榄枝。

作者有话要说:

我觉得我这文几乎没啥虐点啊,应该还算小轻松的类型,嗯,还有,少年班顶替名额我没讲清楚,时酒的推荐信根本就没能送到华科大领导的桌子上,在基层负责人员那儿就被截了下来,剩下的两人自然是选更优秀的周皓廷了,就酱紫。

第26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