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游牧部落的后勤问题(1 / 3)

加入书签

汉代每匹战马每天会吃掉六人份的粮食!

直至公元前194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了有“牧草之王”美称的苜蓿(属豆科植物),战马消耗粮食的问题才有了些许缓解。

到了唐代,中原王朝的辎重问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得到了解决。

唐军远征时除了让边民运粮外,还会让沿途各番邦会提供粮草。

其次随军作战的唐协军(仆从军)多是游牧部落出身,每次出动时自带后勤并供养唐军。

历代中原王朝,北上草原攻打游牧部落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后勤!

孙子兵法有云,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打胜仗的前提是让士兵和战马吃饱肚子,否则必败!

蒙恬北击匈奴时,关中运往前线的粮食大约是每两百担。

也就是说,每一百担粮食只有两担真正运到了前线,剩下的九十八担粮食都在运输途中被人畜吃掉了。

刘肇基身为军人,对后勤辎重问题了如指掌。

他清了清嗓子站起来对着阎应元说道:“当年蒙古骑兵西征时的军粮主要是奶疙瘩(奶酪)和肉干,这两样东西重量轻且特别抗饿。尤其是奶疙瘩,吃的时候不用生火,大大减轻了后勤辎重的压力。”

汉武帝北击匈奴为什么会耗空国库?

因为战马吃的太多了!

战马和人一样,需要吃饱且吃好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只给战马喂草的话,战马的体力和爆发力都会出现问题。

所以在喂养战马会在草束里添加小米,豆类,高粱等粮食,甚至还要在水里面还要加入少量食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