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官厂团造法,必然失败!(2 / 6)

加入书签

“之前陛下投入的产业,造船、织造,无不利厚,但不是什么生意,都有如此丰厚的回报的。”

“投入就是做生意,求得就是回报,做生意总是有赚有赔,这一点你认同吗?”

林辅成露出了笑容,看着姚光启点头说道:“官厂团造的工匠、土地、工场的营造、工匠的报酬、技术进步的奖赏,造船、棉纺、毛呢、铸炉、煤窑等等,哪一项,不要海一样的银子?无论做什么,朝廷都要付出海量的白银,万历仅九年,陛下就在在开海事中投入了3712万银,而陛下从内帑拿出了1500万银之多。”

“那么我来问你。”林辅成开始反击,他看着姚光启说道:“朝廷粗暴干涉,难道就是全无代价的吗?”

“朝廷的资产收益会累年递减,而且速度极快。”

“臃肿和僵化,家父查账查完了,气的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就打算清汰,把那些家里生意中的蛀虫全部清掉,这还没动手,就发现不能做,林大师,你的学问不错,可是,你不是势要豪右,根本不明白我们的痛处。”姚光启面露痛苦。

“第二原因就是僵化和臃肿,这是必然,前几天松江造船厂,被巡抚查出了空饷来,而且人数众多!”

“第三个原因就是无效投入,朝廷是大明最大的集体,是公,就需要兴修水利,需要修桥铺路,需要营造学堂,需要支出供养教书先生,朝廷的社学、县学、府学,国子监,都是不赚钱的,是寄希望培养出人才,但前段时间,松江海事学堂培养的舟师,就因为朝廷要加设学堂和扩招,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来。”

“我在这里可以断言,官厂团造法,必然失败!”

贪腐、臃肿、僵化、无效投入、资产回报率累年降低,这都是官厂团造法中,无法避免的问题。

姚光启更加推崇皇帝从张先生那里学来的实践论,张先生的德,是别人不同,是行道而有得的德,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印证自己所学,知行合一,张先生本身也是個循吏,注重结果。

“民坊的贪腐更加严重,朝廷好歹还有都察院、有巡抚巡按,有北镇抚司,民坊有什么?”

尤其是资产回报率,朝廷巨额投入的资产,累年回报快速降低,需求得到了满足,而供应仍然充分,价格必然下降,而臃肿的冗员进一步恶化这个问题。

同样,这样的批评,对林辅成的自由学派,也是同样适用。

这一套又有点像道家的无为而治。

林辅成微微眯着眼看着姚光启,京师真的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这等家世优渥之人,居然潜心修学,而不是纨绔,字字句句都打在了林辅成的软肋之上。

“你这个问题很好。”林辅成面色通红的说道:“第一个原因就是朝廷的投入,是无法完全落到实处的,从上而下的银子,会被贪腐掉大半!诸位都不是少年郎,此话想来非常清楚,这就是现实!”

儒学的理想国,就是大同世界,人人修德,那么世界就可以大同,按照这个思路,大明的封建郡县制也在逐步走入死胡同中,礼教越来越森严,人被礼教严格束缚着,儒家以人性本善为基础,幻想的理想国,正在把大明引入深渊的歧途。

朱翊钧这一句其实是在批评儒家,批评务虚,批评袖手谈心性,对践履之实全然不顾,尤其是一味的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而忽视生产关系和分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