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 卤煮(1 / 3)

加入书签

这九味香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节气不同,用不同的数量配制。这种配制的香料煮成的肉汤,因张东官是苏州人,就称“苏造汤”,其肉就称“苏造肉”了。

后来传入民间,加入用面粉烙成的火烧同煮,便成为大众化的风味小吃了。

传入民间之后,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贵,一般老百姓吃不起,于是便有人用价格低廉的猪头肉代替五花肉,同时加入价格更便宜的猪下水煮制。没想到歪打正着,更加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

明天就是大集,到时候四里八乡的人都要去太平镇赶集,她也想拿这道卤煮去试试水。

按说正宗的卤煮用的是小肠,但她喜欢吃大肠,觉得大肠弄好了味道不比小肠差,而且大肠比小肠便宜。

许是肺子的味道太过单一,不够吸引鱼,好久才有几尾小标杆子鱼慢慢地游进了米筛里。

二丫屏气凝神,猛地端起米筛。

“啊,我逮到了,我逮到了。”小姑娘开心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河堤。

“真的吗?二姐姐你真的逮到鱼了?”三丫忙不迭地跑过去。

谢悠然站在河岸边,看着两个妹妹欢欣雀跃的模样,微微地笑了起来。

一到家,她就忙开了。

二丫帮她打下手,大锅中放清水,猪头和大肠放入锅中焯水。

清洗好了肠子和肺子,回到家后,谢悠然便开始做卤煮。

据她所知,卤煮在这个架空的朝代里是没有的,至少是在太平镇,她还没有发现过,人们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而在她的前世北方一带,卤煮却很风靡。她自己也很喜欢吃。

所以她也想尝试一下,把这道小吃搬到这里,不知道人们会不会接受。

其实,卤煮这道在现代社会已有百余年历史,一般人认为只有穷人才会吃的小吃,实际上起源于宫廷。

清宫廷中有一道名为“苏造肉”的菜肴。据说乾隆四十五年,皇帝巡视南方,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陈府家厨张东官烹制的菜肴很受乾隆喜爱,后张东官随乾隆入宫,深知乾隆喜爱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制出一道肉菜供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