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融资电报线路(1 / 2)

加入书签

就连宋应星也觉得自己这次没有做错,他当即宣布继续铺设从夷州岛连接几内亚岛,甚至是澳洲的海底电报线路。等到积累了足够经验之后,他们将以上海寨为基础,铺设经过舟山群岛前往宫古群岛的电报线路。借助琉球府连串岛屿降低铺设难度,宋应星打算将电报线一直铺设到九州,然后经过对马海峡铺设到高丽省,甚至与北方各府的电报网络连同。如果未来有可能的话,他们还将越过白令海峡,将电报网铺设到美洲大陆去。

宋应星此时就站在一条作为电缆铺设船的千吨级民船上,船只以很慢的速度缓缓前进,众多工人利用船尾的绞盘机,一点点的将线路放入水下。每放下一公里的线缆,就要加装一个用黄铜和陶瓷制作的转接器,同时用橡胶防水垫压实,并在外部铆接黄铜外甲加裹油布。

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得已,因为没有任何船只能够装下如此长的线缆,而且因为线缆很粗难以卷弯,只能勉强的以数十米的半径弯折,所以船上放不下太长的单根线缆。迫于这样的实际问题,每经过一公里的距离,才必须安装转接器,以将两根线缆连接起来。

除此之外,转接器外侧还装有一根镀铜钢缆,这根钢缆的尽头是一个浮在水中的圆球。圆球内部是木头外面是黄铜,为得就是让其悬浮在海中十几米以下的地方。一旦有某一段线缆出现问题,潜水员可以方便的将船上钢缆系在圆球末段的拉环上,利用钢缆将海底电报线拉上水面维修,或者是整根更换。

考虑到了如此之全面,宋应星却依然不放心。实验室的计算毕竟是理论知识,究竟在铺设线缆的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大家谁也不知道。幸好这次铺设活动相当顺利,这艘船在铺设了五公里线缆之后,就不得不回航了,而另外一艘船接替上来,继续铺设工作。

如今的政务院也算是财大气粗,为这次铺设工作动用了超过二十条千吨级商船,足以三班倒完成这样的工作。已经将进入秋末的海面上异常平静,在电报线铺设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高海况的的危险,这让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经过二十多天的连续奋战,穿越海峡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条海底电报线终于顺利接通了。当从新竹港发出的一条内容为“新竹本年秋季收获烟草十万担。”的电报被位于厦门港的电报室译出来,由宋应星当众宣读的时候,所有人都沸腾了。

这是个划时代的杰作,也是人类信息史上的里程碑,从今以后华夏各地的消息传递时间再非以年月日来计算,而是小时分钟甚至秒来计算了。通过这条信息,陪同而来的财政司副司长沈继荣也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好处。

各地的消息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证券交易所,只要这样的海底电报线连通道八贤王麾下的各地,整个华夏,甚至是全世界,证券交易所的消息就会非常灵活,股票和期货股指将能够实时显示各地产业和产品变化,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作为如今唐王银行和证券交易所的掌舵人,沈继荣当即表示只要电报系统愿意加入证券交易所的消息传递,他先行代表唐王银行为这项工程融资两百万银元,并以每个月十万银元的价格租借这条线路的部分使用权。

沈继荣那是什么人,如今他在财政方面的名声,甚至比财政司的正司长孙鋡还要高。在宁波的商人中间,甚至给沈继荣起了个财神爷的绰号,他可是真正掌握八贤王钱袋子的人,如果他都如此推崇海底电报线,这项工程必然是很有前途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