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女帝师一(65)(2 / 4)

加入书签

听闻熙平长公主有事,不觉心头一沉:“究竟何事?”

芳馨道:“今晨二位殿下向太后请安,信王便向太后抱怨世子忤逆,要废去世子的王储之位。”

汤碗微微一颤,滚热的汤汁溅了两滴在我的手背上。芳馨忙放下汤碗,拿帕子拭净汤渍:“听说是世子将王爷新纳的一个侍妾一脚踢到花园池子里去了,那女子受惊过度,便小产了,是个已经成形的男胎。”

我想起三年前高旸来修德门接我出宫时,就带了王府一个被贬黜的姬妾宋氏做上车的肉凳子。若说他上了性子,将父王的姬妾踢入池中,想来倒也不虚。这样无法无天,也唯有他了。我不觉一笑:“这样的秘事姑姑是怎么知道的?”

芳馨笑道:“信王一大早便在仁寿殿扯开嗓子嚷,说那位妾侍怎样温柔懂事,自己老来得子,甚是不易。又说已经将世子捆起来打了几十棍,所以才没带来景园。其实这事已经在京中闹得尽人皆知了,想来满京城的权贵们都在看信王府的笑话呢。太后听闻此事,当即斥责了他。说嫡庶有别,世子是嫡长子,就算犯错,也不可轻易废黜。信王这才不敢再说什么了。”

史易珠的笑容愈发温柔明亮:“知己,不见得是朋友,也可以仇敌。易珠愿作大人的知己,更愿作大人的朋友。但大人若一定将易珠看作仇敌——如今易珠与当年的于大人一样,妄言政事,而大人操柄于手,自可告发。易珠无怨无悔。”

她竟这样有恃无恐。转念一想,告发她也甚是无味。皇后喜欢她,不但让她做了松阳县主的侍读,还让她看征马的数簿。如此看来,我也不能一味地薄待她。何况她出宫后两度向我示好,无非是不想与我为敌。遂微笑道:“听姑娘一番宏论,倒是玉机浅薄了。”

六月十一日,趁着天气凉爽,信亲王和熙平长公主携全家来了景园。他们到达时已是傍晚,分别在与鹤馆和绛雪轩住了下来。芳馨知道我牵挂父母姐弟,早早便派人去绛雪轩打探消息。原来熙平长公主没有带曹驸马和柔桑县主来,至于带了哪些仆从,一时之间却不能知道了。

我大失所望。原本以为熙平长公主会带着柔桑县主来,这样玉枢作为柔桑的伴读侍女,也能来景园与我相见。又听说信王也只带了两名姬妾来,不知怎的,心底一凉,复有一丝庆幸。转念一惊,原来我已这样放不下他了么?

这一夜梦境流转,蓦然睁开双目,所有的形形色色如风卷扬尘,都在九霄云外了。仍是疲倦,于是翻了个身依旧合上眼睛。芳馨来叫了几次,我只是恹恹的不想起身。芳馨无奈,只得自去梳洗。求而不得的煎熬吞噬了整副身心。自从我知道信王和熙平长公主也会来景园,我就日日盼着他们早些来,盼着父亲、母亲和玉枢,也——不,分明是更盼着高旸能来。

我笑道:“信王世子忤逆不孝,又关熙平长公主何事?”

芳馨道:“王爷当着太后的面抱怨长公主,说林妃善妒,又整日带着世子出入长公主府。世子如今犯下大错,都是林妃和长公主宠溺纵容的缘故。长公主委屈,就在太后面前淌眼抹泪地叫屈,太后大为不忍,亲自安慰了好一阵子才罢。”

我悬着的一颗心顿时放了下来。熙平长公主一向疼爱高旸,视如亲子,多年来悉心教导,高旸方能文武全才。况且高旸一出生便做了世子,至今十八年,地位稳固,牢不可破。之前那么多妾侍都曾生子,林妃和高旸却从未放在眼内,如今有什么理由要去害一个新纳的妾侍?先前高旸打伤皇后的长姐舞阳君之子吴省德,因为是正大光明的比武,又立了生死状,皇后不好降罪于他。这出苦肉计,当是为了安抚舞阳君和皇后。至于信王和熙平长公主之间,不过是精心编排的兄妹相争的戏码而已。

不知过了多久,我长长叹了一口气,无精打采地坐了起来。窗外已经大亮,南窗下的几株梨树还很低矮,却也结了青涩的果实。虽然垂累可爱,终究不如梨花盛放的春景。高旸、柔桑、玉枢,竟一个也没来。原来旧年在梨树下望画说典的闲适与惬意,竟是这样难得。花有再开日,人无再少年。

用过早膳,仍有些烦躁,便不想去书廒了。然而留在玉梨苑,又能做什么?呆坐了一会儿,仍旧吩咐更衣,带了绿萼往书廒去了。从书廒出来,心情已经平伏许多。见不到玉枢固然失望,可这事终究细微,与其沉浸在这种哀凉的心绪中自苦,不如放宽心思。于是依旧从湖边绕回玉梨苑。只是行经孔桥时,想起那一日锦素隔水凝视高思谊的神色,不觉痴住。

回到玉梨苑,芳馨亲自摆上午膳,侍立一旁。我忙命绿萼和紫菡自去吃饭,果然芳馨道:“奴婢适才听仁寿殿的人说,信王和熙平长公主已经去拜见过太后了。”

我端起火腿鲜笋汤来呷了一口,鲜甜可口直沁心腹:“这也平常。难道有什么变故?”

芳馨抿嘴笑道:“这变故,整个景园都知道了,唯有姑娘在书廒里,才不得听说。太后斥责了信王,安抚了熙平长公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