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大战序曲 少帅的决定(2 / 3)

加入书签

宋哲武长出一口气说:“汉卿,我们国家虽然现在名义上自东北易帜后已经实现了统一,可是你应该很清楚,现在国家仍然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地的实力派和中央远不是一条心,南京就是想和苏联人大打,他们也没有那个实力,蒋委员长还要时刻防备着这些地方实力派发难。苏联人现在只要集结30至50万的部队,就可以在边境地区击败我们的任何抵抗。”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毕竟是老牌强国,他们的工业基础虽然比不了欧洲列强,可是他很有潜力,跟我们相比更是远远强于我们,它们可以自己造飞机坦克,我们能造什么?打仗打的是实力,在边境上的战争尤其如此,是实力上的硬抗。所以,我们只能和苏联人谈判。”

张学良长长出了一口气,他明白宋哲武是对的,他这是得陇望蜀了,能以一场胜仗换来一个不错的谈判结果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张学良想了想对宋哲武说:“文戈,你的计划很好,我觉得这是解决‘中东路事件’引发的这场边境战争最好的办法。可问题是,南京的蒋委员长能同意谈判吗?他现在就不同意和苏联人谈判解决问题,如果你在全歼了苏军在西线这几万军队,蒋委员长一定以为我们有能力打败苏联人,他就更不肯谈判解决问题了。”

宋哲武看着张学良说:“汉卿,你说的对,蒋委员长是一定不会同意和苏联人谈判的,所以这个谈判要抛开南京政斧,要有你以东北地方政斧首脑的名义来和苏联人谈判。”

“如果苏联人一下子损失几万人,它的兵力立刻就会捉襟见肘,如果他还要继续在东线越境挑衅,它就要防备我在西线出击,破袭它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铁路可是苏联联接它在欧亚两地国土的经济大动脉,对于远东的苏军及其重要,苏联人不可能置之不顾。”

张学良想了想说:“文戈,可苏联人继续再往西线增兵怎么办?你歼灭了他的几万部队,苏联人一定会真急了,即使他不从欧洲调来部队,可它在远东还有二十来万的部队,如果它在西线再调来十几万人,岂不是还要大打一场?”

宋哲武同意地点头说:“汉卿所虑有理,苏联人即使不同我们打这场边境战争,仅仅为了保证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安全它也会在西线增兵,只是它在远东的兵力有限,如果在远东调集兵力,就只有从外贝加尔军区和海参崴军区抽调部队。海参崴的部队苏联人是轻易不会动的,他们是要防备曰本人的。而外贝加尔军区的部队已经有一部分调来组建加仑的远东特别集团军,现在所剩兵力一定不足,如果苏联人想要继续打这场战争,就只有继续从欧洲向远东增兵。”

“而对它的最大威胁又恰恰是来自欧洲,况且,我们已经歼灭了他的几万部队,他们就再也不敢轻视我们,他要保证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安全,他就最少需要调集十万以上的人马,苏联人这时就很难下这个决心。而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主动和苏联人谈判了,‘中东路事件’的最终解决只能靠谈判来解决问题。”

宋哲武的分析让张学良很信服,他也因此感到很兴奋,脸色因为激动有些发红。如果真能一举解决西线的苏军,这个结果足以震撼苏联人的神经,他们在东线是绝对不敢继续开战的,那样的话边境战事就解决了,甚至就此再收回满清时丢失的一部分国土也很有可能。

“由我来和苏联人谈判?南京不承认怎么办?苏联人会干吗?”张学良发出一连串的提问。

张学良兴奋地问宋哲武:“文戈,你真有把握全歼苏军在西线的部队?”

“只要汉卿支持我,我就能做得到。”宋哲武肯定地点点头。

张学良满怀期待地说:“如果那样,我们还和苏联人谈什么?干脆文戈你的第四路军就出击苏联境内,就势把西伯利亚大铁路给他掐断,逼着他主动来和我们谈判。”

宋哲武坚决地摇摇头说:“汉卿,那样不行,如果我们深入他们境内,甚至还断绝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交通,那样就是我们逼着苏联人和我们拼命了。他如果在西线再调来十万人,有飞机和重炮的支持,我们要打胜就很难了,甚至会失败。”

慢慢冷静下来的张学良,还是不甘心地问:“也就是说,即使你在西线打了一个大胜仗,我们仍然还要和苏联人谈判解决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