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江左风云(四)(3 / 6)

加入书签

加上王坦之、谢安等人附议,便把太后这份懿旨封还回了内宫。

秋八月,甲寅,追尊故会稽王妃王氏曰顺皇后,尊帝母李氏为淑妃,迁谢安为吏部尚书,王坦之为侍中。而也在这月,大司马桓温也终于从姑孰赶回建康,参加先帝的葬礼。

桓温人还没有到建康,谣言便在城中官民当中传了一个遍。众人都说大司马桓温原本想效周公摄政,谁知被谢安、王坦之一干人等搅乱了,只落了个辅政之位,心里已经是怨愤之极。这次回建康准备将谢、王一干人等尽数诛杀,再逼新帝禅位。

四起的谣言加上建康内外戒备森严的警卫,让所有的人都忐忑不安,胡乱猜测。

辛巳,谢安、王坦之奉诏率领文武百官去建康城外的新亭迎接归朝的大司马桓温。刚出城门,看着城墙上和大道边站得满满的军士,王坦之便有些心慌了,因为这些军士都是大司马桓温的部属。

谢安的话不但让王坦之和王彪之为之一振,连躺在床榻上的晋帝也眼睛一亮,不由出声问道:“那依谢卿该如何处置?”

“陛下,不如维持旧例。秦国公势强,请继续领兵征抚在外,桓公势弱,可继续留姑孰倚为城墙。”谢安拱手答道。

晋帝犹豫许久,最后出言道:“姑孰近而长安远,恐有变故。”

谢安安慰道:“陛下,大可放心。正因为北府在外,桓公才不会擅动。”

晋帝恍然,立即改诏曰:“大将军襄外,大司马安内,家国事并禀大将军和大司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

“东山,此次凶多吉少,我们该怎么办?”王坦之悄悄拉了拉谢安的衣角问道。

谢安回过头来,平和地笑了笑:“无妨,只要我们小心应对,定会转危为安。”

看到王坦之还是一脸的不安,谢安便激言道:“晋祚存亡,全在你我这一行了。”

到了这天晚上,油干灯尽的晋帝终于坚持不住,撒手西去了。

第二日朝堂上,知道晋帝驾崩消息的群臣们就跟一群无头苍蝇一样,大家都不敢擅自出言自己的意见,甚至有人大声道:“请大司马归朝,再行定夺。”

尚书仆射王彪之勃然大怒,正色大声道:“天子崩,太子即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司马怎么会有异议呢?你们这么说是不是意指大司马有不臣之心?”

这顶大帽子扣下来就再也没人刚出声了,于是群臣请出太子,于殿中即皇帝位,并受百官朝拜。

第二日,太后传懿旨,说新帝冲幼,难理国事,请大司马桓温行周公故事,摄居朝政。王彪之驳言道:“此乃非常大事,大司马必不敢轻受,定会固辞。一来一往,会使朝事荒废,万机停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