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谈笑东瀛(二)(2 / 3)

加入书签

“首先跳出来的是是忍熊王、香坂王、难波吉师五十狭茅宿祢、犬上君仓见别、熊之凝,他们是针间国(今播磨地区)、丹波国地区的国主和豪族,受吉备国的暗中指使和支持。兴宁三年七月,当息长足姬命和武内宿祢的残兵败将在土佐岛北水道缓缓向东行进时,忍熊王与香坂王在播磨国的赤石(今明石)的集结了大约两万军队,并派五千人坐船前往淡路岛,封锁了赤石(今明石海峡)的通路,阻挡败军回国。”

“知道这个消息的息长足姬命当即决定,让武内宿祢带上伊奢别命,绕道从赤石海峡南边的纪伊水门进入纪伊国。息长足姬自领主力船队通过赤石海峡向难波住吉(今天的大阪地区)进发。由于人少,武内宿祢很容易就签了纪伊国,但是由于其国力大损,士兵多丢在对马壹岐海面,所以无力出兵对抗忍熊王与香坂王,只好蜗居在纪伊国暗中策划。而息长足姬命一路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由于忍熊王的军队已经封锁了难波住吉的水道,加上天气变化,海上风浪变大,息长足姬命根本无法在难波住吉登陆,转而打算从务古水门(今神户)登陆,但务古水门遭到了香坂王的封锁,无法通过,息长足姬命只能滞留在务古水门一带的海域,等待时机。”

“东倭内斗的战局就这样僵持下去,息长足姬命的主力大军没有粮草,只好到土佐岛赞岐、粟国、长国地区抢掠粮食,但是随着土佐岛诸国加强警戒,大和军粮草难以继接,时间一长难免会被困死在海上。眼看大局已定,忍熊王与香坂王非常得意,于是便发松了警惕。谁知到了太和元年春天,居住在河内国大县郡一个叫弟彦王的豪族在武内宿祢的策动下,率领三千在菟饿野(兵库县武库郡)趁其聚会时机发动了突袭。香坂王战死,忍熊王大惊退守住吉,又从住吉撤往菟道(今京都宇治)地区,从而解除了务古水门之围,息长足姬命率领残军终于登上了河内国。”

“息长足姬命缓过了一口气,便南下到纪伊国与武内宿祢会师。两人经过商讨,决定斩草除根,他们一边遣使继续向我军请降,一边倾两国之力,聚集了三万之众,于太和元年秋七月由武内宿祢率领北上,对付忍熊王。武内宿祢从菟道攻击忍熊王,将忍熊王的军队压制到山代地区。忍熊王越过菟道河向南,武内宿祢便在菟道河北岸布阵。双方在菟道河两岸开始拉锯,难分胜负,这种状况一直僵持到太和三年春天。武内宿祢为了能够迅速取得胜利,于是密令手下士兵将弓弦盘在发髻上,身上暗中佩带木刀,然后向忍熊王假称息长足姬命已经死亡,息长家族的人不会再夺取权力了,并愿意断弦解刀前来会盟,希望对方也能断弦解刀。由于战事靠近针间、丹波国,使得这两国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忍熊王只好同意了武内宿祢的请求,下令扯掉弓弦,扔下佩刀,准备会盟。武内宿祢的军队渡过菟道河后,士兵们马上上好弓弦,拿出木刀,杀得忍熊王措手不及。忍熊王先败于山代和近江的交界逢阪,再败于沙沙那美(又称乐浪)。最终,忍熊王和手下千余残军只得退回但马,依附于吉备国势力之下。”

“而在这两年间,卢震将军和接任驻防平壤都督李天正将军派遣厢军五千,平州府兵两万,经略熊本岛和土佐岛,先灭紫筑、肥国、丰国等十一个大和-纪伊联盟的臣属国,斩首六万余人,降熊袭、隼等野人部族三十一个,斩首五万余人,并迁汉阳郡前百济、新罗、任那等百姓二十余万,并征熊本岛民夫三十余万筑肥东城,肥西城,丰城,筑紫城,熊北城,熊南城,南隼城等十二城,辟筑紫港、肥西港、熊南港等四个港口。太和二年春雇熊本岛熊袭、隼人青壮三万余,编练成军,会同一万平州府兵渡海攻入土佐岛。至太和三年春天,武内宿祢败忍熊王时,我军已经灭土佐岛波多、伊予、土佐、赞岐、粟国、长国等九国,与针间、河内、纪伊等东瀛本岛诸国隔海相望。太和三年秋,进而攻取淡路岛,设军港,彻底控制了土佐岛北水道。”

“是的二公子,由于我军急着南下去壹岐岛围攻倭军主力,所以没有工夫去收容战俘,于是便派出二十余艘三等战艇巡弋海面,用水兵弩和长矛所有落水的东倭水军全部刺死,并投掷火油弹将所有的东倭船只烧毁。说实话,东倭水军的船只真是太差了,给我们北府海军只能当柴烧了。”

听完韩休的话,曾旻真的无语了,他再看看自己父亲和王猛、笮朴一样都是神情依旧,丝毫不为这一万余已经定居到海底的东倭水军担心,连尹慎也只是神情略微一变,很快便回过神来了,于是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示意韩休继续讲下去。

“我们大败武振熊部水军之后,立即南下壹岐岛。在黄昏前赶到那里时,发现近千艘东倭船只密密麻麻地停泊在壹岐岛鹿边滩的碇泊港中,正准备让三万东倭联军下船,与岛上的一万余前军会合。我军见此情景,立即列队用弩炮发射火油弹。”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情景,太阳几乎要沉到西边的海面下,而我们发射的火油弹冒着桔红色的火苗,拖着长长的黑烟轨迹,划破长空,直飞向东倭船只。由于东倭船只排列得太密集了,我们的火油弹十中二三,十几轮弩炮打完之后,数千颗火油弹点燃了东倭联军过半的船只,而没有打中的火油弹在海面上继续燃烧,与四处燃烧的东倭船只一同将夜空耀得通红。”

曾旻和尹慎都见识过北府海军弩炮发射的火油弹,与陆军石炮发射的火油弹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海军用的火油弹要小许多,而且“体型”瘦长许多。它的陶土外壳也更加薄,不说打到船板或者船帆上都会炸裂,就是稍微一烧热碰到水骤然变冷也会裂开。一旦裂开,里面由沥青、松脂、木炭、硝石等构成的燃烧物就会猛然散开,无论是在船上还是海面上都会腾起一团大火,而且用水怎么都浇不灭。

“太和三年开始,我北府征土佐岛民夫二十余万,筑波多、伊予、土佐、赞岐、长粟五城,并雇熊本、土佐青壮六万,以为东瀛本岛经略主力。太和四年夏五月,我近海第一舰队在本岛东部的茨国(今东京地区)登陆,遣雇佣军、民夫六万余筑茨城,并北上攻灭茨国、毛野国(今山梨地区)。而我近海第二舰队负责北路进发,早在太和二年,我近海第二舰队在出云国登陆,灭其国,筑出云城,设出云港,太和三年,在能登半岛登陆,灭额田等国,筑能登城,设能登港,太和三年秋,攻占佐渡岛,继而在越北登陆,大败越**队,筑北越城,与茨城南北呼应。”

“太和四年,李天正将军调任右护卫军都督,负责洛阳、司州的防务,诸葛承将军便接任驻防平壤都督,负责对东瀛岛的经略。但是从那一年开始,由于数年对东瀛用兵并无太多的收益,海军部迫于门下省的压力,只得将精力放在了南下开拓交州以南海域,寻找香料黄金和更多的人口市场。近海第二舰队南调,与第三舰队汇合,直下广州,接着远海第一舰队也南调,东瀛岛的海防便由我近海第一舰队和新组建的远海第二舰队负责。除了巡弋熊本、土佐岛海域,控制土佐岛北水道,穿行各地港口,接应我们在东瀛本岛上的各要塞城池外还要护卫北上长鲸岛的捕鲸船队。大将军,请恕臣下斗胆,我们的任务实在是有些繁重了。”说到这里,韩休不由地叫起苦来。

东倭联军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战术和情况,不由大乱,而且他们真正的水军早就被武振熊带到对马岛被全歼了,现在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步兵,根本没有水战的经验,在熊熊大火中显得更加慌乱。甚至有起火的船只在逃避时一头撞上了没有起火的同伴船只,结果两艘船“同归于尽”。

曾旻和尹慎看着韩休那因为激动而涨红的脸,可以想象地出当时场景。四处燃烧的火焰将半个天空都映红了,无数的东倭军士在火光和黑暗绝望着嚎叫着,近千艘东倭船只如同一个个漂动而灼热的坟墓,而燃烧着的大海却是一个巨大的墓场,最后将所有的一切吞噬在黑暗之中。

韩休咋巴着嘴巴,好好地回味了一把才继续说下去:“武内宿祢趁着夜色带着二十余艘船只,千余残军逃回了熊本岛紫筑地区。武内宿祢抛弃的三万余东倭中军有五千余人及时登陆壹岐岛,与武振熊留下的一万前军汇合,困守孤岛。其余两万五千余人随着千余艘东倭海船一起消失在大海之中。当我们天亮时打扫战场时,发现只有不到三千余人还在海面上挣扎,除此之外还飘着数以千计的木板残片。”

“被丢在壹岐岛的一万五千东倭联军有一万余熊本岛人和五千余纪伊国人,他们没有任何粮草和补给,而壹岐岛周围所有海域已经掌握在我北府海军手里,孤守无援的东倭联军先是发生了内讧,很快就是死伤过半,其余的便在被围后的十四天投降。”

“武内宿祢逃回紫筑地区,整个东倭联军只剩下伊奢别命名下的一万余大和**士,而且也都已经胆丧,于是杀掉了余句王、贵首、奈勿王等千余百济、新罗王室、贵族,并遣使者执余句王等三人的首级向我军请降,其余大部则分批退回大和、纪伊国,但是他们大败的消息却传遍了整个东瀛岛,许多不满大和-纪伊联盟的敌对势力纷纷跳了出来,对息长足姬命和武内宿祢发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