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各干各的(2 / 4)

加入书签

中书省的广议堂里,密密麻麻坐满了中书省的朝议郎、门下省的奉议郎和尚书省的侍郎、郎中,足有近八百余人。而巴拉米扬、瓦勒良、何伏帝延和各国使节列席,只是分坐在两边的席位上。

看到曾华走进来,所有的议郎官员全部起来,纷纷用手里的紫木笏击打着自己身前的桌子,发出非常有节奏的噼里啪啦的声音,这是中书省和门下省议事的规矩。据说是有一次王猛在中书省述职政事时,做为旁听者的大将军曾华忍不住抢过旁边朝议郎的笏板在桌子上敲起来,以示自己对王猛的欢迎,后来当王猛讲到精彩时,忍不住站起身来鼓掌,于是敲笏迎接和鼓掌示好便在中书省和门下省变成了惯例。

今天曾华是以河中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来进行太和西征案的汇报,所以也受到中书省和门下省用如此惯例来欢迎。

曾华走到正中的讲台前,整个广议堂便鸦雀无声。

“太和二年秋天,我得北府三省授命,任职河中道行军大总管一职,主领太和西征案事宜。太和二年冬十一月,我太和西征军先遣军由河中西道行军总管先零勃率领,攻破大宛贵山城,灭其国;太和三年夏五月,我军攻破康居者舌城,灭其国,并毁其城,勒石立碑,彰讨胡令于羯胡故地;秋九月,在波悉山大败波斯、吐火罗联军,斩首十万余;秋十月,占据悉万斤城,改名为昭武城;太和四年春三月,大败贵霜国,俘其国王;太和四年夏四月,大败天竺军,斩首累积五万余,其国王遣使乞降,夏六月,分别与波斯、贵霜、天竺三国签署昭武协议,详细条款另述,粗略计得人口五万六千余,钱财约折合三千五百万银圆。至此,太和西征案完结,我军大胜!”

听到这里,一向与瓦勒良面合心不合的何伏帝延却非常郁闷,欺负我们粟特人没有帝王是吧,现在我们粟特人以昭武九姓的名义加入到华夏,大将军就是我们伟大的君王,相信用不了多久便会在历史上将你们那个狗屁凯撒远远地抛在后面了。

太和六年夏六月,曾华一行终于到了长安,这时也有一支精良的骑兵赶来迎接曾华一行,还有雍州刺史领着数百文武官员在三十里外出迎。

自从远远看到长安那雄伟的身影开始,瓦勒良和何伏帝延心底最后一道防线迅速被击破,亚历山大和泰西封在气势宏伟,如同神兽盘踞的长安面前只能配做一座卫星城。

当他们走近后看到那高达十五米的城墙,一种睥睨天下的气势迎面而来。巨大城楼两边的城墙连忙不绝,向远处延伸,最后消失在茫茫水雾中,数百个平齐等高的外凸棱堡加在了城墙带上,而每一个外凸棱堡上面便有一个哨楼,比城墙高出三米,里面看上去是空的,如同加在城墙上面的一个碉堡,一般是用于放置器械和屯兵用的。

在迷糊状态下,巴拉米扬、瓦勒良、何伏帝延等人和各国使节们一起走进高大的箭楼,穿过高大的城门后便走进了宽大的瓮城,接着穿过瓮城才走进长安城中。

一走进长安城中,瓦勒良、何伏帝延等人觉得自己和巴拉米扬一样,都是来自荒蛮地区的未开化人士。

路边上站满了热情的长安居民,一眼望去几乎没有边了。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纷纷向被拥在中间的曾华欢呼,要不是路边早就被侍卫军把守得非常严实,估计能直接冲到曾华的马前。

队伍在欢呼的人群中缓缓前进,然后又走过一道箭楼和瓮城,进入到内城,当他们站在三台广场上,他们震撼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方,按照异世一句很时髦的话,他们已经彻底被“雷到”了。

王猛、谢艾、车胤、毛穆之、笮朴等人领着一干文官武将在中书省台前恭迎曾华一行,两相见礼后便引着往台阶上走。

沿着高高的台阶往上走,巴拉米扬等人觉得自己似乎要走到天上一样,走上长长的台阶,巴拉米扬等人看着那气魄宏伟的三台建筑,心里有了一种想俯首称臣的冲动,在那一刻他们觉得自己来到了天庭一样,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天庭才有那种雄视天下、万国来朝的气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