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汉阳郡(3 / 4)

加入书签

非常积极的颜实带着水兵冲锋队将功赎罪,卖力地将水桶和食物包缚在码头的吊臂上,转吊到舰舷甲板上,然后再摘取下来,最后一一运到底舱存储间。

正在这时,只听到旁边传来一阵哭泣抽泣声,众人转眼看去,只见数百名百济女子被驱赶着往运输舰上走,还有上百名百济青壮男子,手脚被绳索缚紧,步伐蹒跚地跟在后面,旁边由上百名北府军士密切监视着。

站在码头忙碌的颜实拍拍手,嘱咐手下继续努力,然后慢慢晃荡到了旁边,向一名军官模样的人打听情况。

“兄弟,这是怎么回事,还往青州运?不是全部由辽东陆路转运吗?”颜实问道。

颜实的平原郡口音让这位来自相距不远的清河郡军官倍感亲切,而且事情也不是什么军事机密,于是便爽快地开口道:“辽西郡新开了一个煤矿,现在急需一批矿工,水路要快捷地多,就要麻烦你们了。这批女子是商社托运到蓟城去的。”

很快,整个水兵冲锋队变得老实异常,连走路都非常小心,生怕惊动了桅杆上的海鸟。

没过两天,舰队顺利到达了百济的弥邹忽建城(现在的韩国仁川广域市)。这里在隆和元年就被北府军占据,并被改建成汉川港,成为北府军进据百济的重要跳板。在其以东数十里的百济首都慰礼城(现在的韩国河南市)在同年被攻下来了,并被改称为汉城。

百济国王近肖古王带着王室一帮人跑到熊津城(今韩国忠清南道公州),宣布迁都熊津,继续与北府军“对抗”。熊津城北以锦江为天然屏障,东南背靠鸡龙山,地险土肥,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根据地。但是北府军打开南下的通路后就采用对付高句丽的方法,近十万渤海骑兵汹涌地渡过汉水南下,直扑百济、新罗和更南边的仁那,熊津城被北府军自动的忽略了,就如他们以前忽略丸都一样。

毫无疑问,现任平州都督卢震发明的这招“狼群”战术是非常有效的。隆和元年,高句丽国王高钊带着一家人在丸都城里绝望地自杀了。因为他的高句丽子民几乎被掠夺一空,十余万高句丽女子被“转运”到北府各地,为当地的人口增长做贡献去了。十余万青壮被“转运”至辽东、云中等地,从事开矿、修路及耕牧等很有意义的工作,为北府的建设添砖加瓦。还有近十万人由于是被高句丽从辽东等地掠去的华夏遗民而躲过了一劫,改头换面换了地方在高句丽旧地重新安家。其余四十万户籍有名字的高句丽百姓有大约三十余万人却从此消失的干干净净,就像世界上从来没有过这些人一样。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南逃去了新罗、百济,还是北逃去了更寒冷的地方,或者已经是化为泥土了。

其弟高立夫没有像高献奴那样殉主,而是遵循高钊的“遗诏”,奉户籍图册向北府军举降,只剩下一座孤城的高句丽终于灭国了,而且是被灭得干干净净。最后,当高立夫等人被以献俘的方式送到江左去的时候,高句丽旧地以朝鲜郡的“身份”加入到北府辖下的平州。

“我们还得赶往临渝(今河北秦皇岛)?”颜实心里一咯噔,立即疑问道。做为一名海军军官,他当然知道离辽东和蓟城最近的港口是临渝港,他也知道东海舰队的军港现在除了威海港,汉川港、罗山港、金山港外还有辽东郡的由马石津改建的旅顺港,辽西郡的临渝港,同是东莱郡的青岛港,只是除了威海、旅顺、青岛三港基地外,其余都是做为停泊转运地而已。

“应该是吧,不过你得问你的舰长去。”

颜实点点头,知道是这么回事,于是转问道:“这次你们收获不小吧。”

“现在三国百姓大多数都闻风逃往山中,渤海、黑水骑兵们只好越发地深入了,居然有的已经杀到金山港附近了。这样下去百济、新罗、任那三国恐怕撑不了多久了,只怕很快就要走上高句丽的老路了。”老乡军官感叹道。

颜实没有那么多的感叹,他心里盘算着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对于北汉山以南的百济、新罗和仁那,北府军除了继续南推实行狼群战术,还外加了蛙跳登陆战术。

在取得制海权后,北府的东海舰队载着青、冀州的府兵,占据了几个沿海战略重镇,例如被改为汉川港的百济弥邹忽建城,被改为罗山港的任那加罗城(今韩国釜山金海),被改为金山的金城(今韩国庆州)东港(今韩国浦项港)。然后拼命修筑增固这些城池,以为基地和跳板,继续向百济、任那、新罗腹地开拓进发。

后世人在所谓的大殖民时代突然发现,他们津津乐道的殖民手段居然在两、三百年前朝鲜半岛战事中就被广泛而有效地采用过,他们发现这数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大发展只是沿着“先知”曾华所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进而已。

韩休在旗舰的旗语下,和其它的护卫战艇在港口外围成了一个大圈,拱卫着港口和里面正在忙碌上下货物的运输船只。大批的粮草军械被港口里的吊臂源源不断地吊运到港口码头上,然后再被征集来的百济民夫人担车载运回汉川城,还有一部分最后被转运到上游数十里的汉城。

忙碌一天后,韩休所在的舰队在汉川港海面上休整了一夜。第二天,按照旗舰的旗语指挥,护卫战艇有秩序的轮流停泊到指定的码头上,增补淡水和补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