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虏家不解汉儿歌(1 / 5)

加入书签

一高一低,自然让人知道该如何选择了。从汉末动荡开始,改门换廷的事可没少见,从前魏受禅于前汉,再到司马氏入主,最后晋室南渡,中原换旗比换衣服还快,这百多年里,上到世家豪强,下到寒门士子,早就练出眼力劲来了,也知道该如何“顺应天意”。

“也行,我们不能光说不练。这民情汹涌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制止的事情,该让天下看看。至少要让江左知道,我曾华在北府还有点基础,百姓多少还是向着我。要是他敢拒绝我的上表提议,我也不怕和他来个一拍两散。不过这《民报》是最后的底线,要是《民报》也出了声就说明我是铁了心要自立,到时回旋的余地都没有。”曾华想了想说道。

“这个属下自然晓得。除了《民报》继续不表态,我还打算让圣教的《真知报》,佛门道教的《佛门启事》和《道门启事》也来凑个热闹。”笮朴喝完手里的茶,舒了一口气说道。圣教和曾华就是穿一条裤子的,自然会万分支持,佛教道门被北府捏在手里,要它圆它不敢扁,自然能一个声音说话。而且这三家在天下百姓心中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佛教道门,在北府以外的影响力不亚于圣教在北府的程度。

“好的,素常先生办事,我自然放心的很。”曾华笑言道。

笮朴也不谦虚,只是笑了笑。他和曾华君臣相得,自然知道曾华的习性和脾气,也不在乎你这点谦虚。

第一百八十七章虏家不解汉儿歌

“大将军,《雍州政报》上说岐山有凤凰来朝,鸣叫三日后往东而去,是为大吉瑞兆。”笮朴端起茶杯,先轻轻地闻了闻,再细细地品尝了两口,最后在悠悠回味中突然冒出一句。

《雍州政报》是从《雍州刺史邸报》转化而来的。在经过几年的运作之后,北府各报纸是大浪淘沙,有不少很快消失,也有很多历经风雨后越发的兴旺。做为一州的官报,而且是首要之州的官报,《雍州刺史邸报》无论是影响还是质量都只在《武昌公府邸报》之下,后来它改名成了《雍州政报》,和《武昌公府邸报》改名而来的《民报》稳做北府政务地邸报的第二和第一把交椅。

“又有瑞兆?”曾华刚刚喝完手里茶杯里的茶水,听到这话,心里不由地一愣,盘桓了几息才回过神来,“《雍州政报》也开始鼓动上书拥我自立?”

“是的大将军。”笮朴是这一系列行动的幕后策划人,自然知道这些底细。这十几日,北府各地不约而同地发现瑞兆,而且都是新主当立、改天换地的祥瑞。一时长安等地群情汹涌,工、商、农、兵各举代表,纷纷上万民书,请求曾华顺应天意,立尊位以抚万民,定四方。估计再过些时候,路远的秦州、益州、并州、梁州、朔州和凉州都会有祥瑞吉兆和万民书送上来,上尊号,请自立。

“大将军,你说桓公能接受你的上表吗?”

又品了一会茶,笮朴开口问到另一个问题去了。

“现在《雍州政报》也出手了,这动静有点大了。”曾华既不高兴,也不恼怒,只是淡淡地说道。

“大将军,既然要大造声势,各州的政报绝对是不能少,接下来会是各军报、商报、学报等邸报跟进,现在最热情的是军中和各大学堂,要不是我暗中打过招呼,将你的话传了出去,他们恨不得到三台广场上书请愿。”笮朴笑眯眯地答道。

曾华轻轻地端起茶壶,将笮朴和自己身前的茶杯倒满。看着茶香就着热气慢慢地飘了起来,曾华不由地吸了一口气,让清香充满自己的肺部,回味了好一会才意犹未尽地说道:“军中的情况我倒是知道,怎么各学堂也是如此的心切?”

“大将军,这个你就有所不知。”笮朴依然一边微笑着品茶,一边轻松地回答道:“众所周知,各学堂出来的人多是充任各地官吏。这些各地的学子能报考我北府学堂,多是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今天下大势过半尽在我北府之中,如果再立新朝,自然能有一番新气象,其中的奥秘玄机这些学子自然能知,怎么不心热。何况这些学子多是北地遗民,对江左的态度说不上太坏也说不上太好。而大将军你这十年在北府所做所为,丝毫不亚于前魏武帝那安定乾坤的千秋大功,甚至还有人将大将军与高祖光武帝相提并论。”

想不到自己还有这等威望?曾华不由笑了笑,也许自己会造势吧。光复关陇并州,逐胡骑于朔方,定拓跋于阴山,平柔然于漠北,安西域于绝外,这一桩桩都是光耀青史的大功,加上自己属下的各邸报拼命为自己摇旗呐喊,功绩当然是直追前贤,至少江左朝廷相比之下就比较难堪了。既要会立功,也要会表功,这是曾华在以前那个世界里深刻理解到的真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