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高僧(一)(2 / 4)

加入书签

阚重说到这里,不由低下头来。神情有些尴尬。虽然曾华明面上没有表示支持圣教,也没有暴露他的真实身份,但是大家都知道,圣教能在关陇、梁益如此发展迅速和他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现在要人家去参加佛教法事,这岂不是有点难为人吗?

曾华愣了一下,坐在那里想了一会,最后在两人的惶恐不安中说道:“好吧,我到时去一趟。”

第三日。遵善寺戒备森严。门可罗雀。曾华在车胤、段焕的陪同下来到了这里,看到遵善寺如此“热闹法”。不由会心一笑。这座寺庙建于武帝泰始至泰康年间(公元265—289年),寓意循规蹈矩,行善济世。它修建在龙首原地南边,正在规划中地新长安东城中。

法常身穿僧袍披礼,带着数十名和尚迎了出来,看到曾华等人策马过来,连忙合掌稽首道:“恭迎曾大人尊驾!”

曾华含笑还礼,然后在法常的引导下向遵善寺寺门走去。这遵善寺修建不久,但是在数十年地战乱中已经残破不全了,而且现在还不是佛法大兴的时候,所以修得较小。后来关陇稳定了,法常以为太平世道了,可以弘扬佛法了。但是没有想到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圣教大行其道,周围的教堂一座接一座,信徒也越来越多,上遵善寺的信徒也越来越少了。法常没有办法,想了许久才商量出一个办法。他咬着牙筹备了一些钱粮,准备扩建遵善寺,重新“装修”一番,以便更好地吸引信徒,和圣教抗衡。但是要地地请求报上去后怎么也得不到京兆尹的批复,法常无法,只得相求在邺城就相熟的阚重、卜咎等故人替他请曾华过来,以便亲自请得这位关陇统治者的支持。毕竟在许多人的眼里,曾华可能只是被圣教地“邪祟”给迷惑了。

曾华摇摇头说道:“这不光是我的主意,这都是冰台和景略先生在书信中建议地计策,我只不过综合起来而已。好吧,让枢密院以此为基础拟定一个详细计划再传给两位先生。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

“增兵!”笮朴和车胤异口同声地说道。

“是啊,增兵!”曾华苦笑道,“不要看我们现在步骑兵力有二十六万余,可是要用兵的地方太多,而且过半部队都是新兵蛋子,要是没有经过血与火的考验,他们就不是真正的军人。不过我们早就做好了用北边来练兵。对北方的部队我们开始增兵轮换吧。”

“大人,只是我们只是用兵北边,这朝廷北伐岂不是……,我担心朝廷恐有有他言。”车胤担忧地说道。

“我要是出兵弘农了,殷源深和桓公那里才会有他言呢!还不如等他们打到一定程度再主动要求我们,这样我们也主动了。”曾华想了一下答道。

这时,后面一位僧人突然对段焕说道:“将军,请放下佩刀!”

段焕冷冷看了一眼说话的知客僧,看得知客僧只冒冷汗,连连后退。

“这是为何呀?”曾华和气地问道。

“也只有如此了,不过我知道大人准备策划在河北做件大事,否则也不会如此大动干戈于并州。”说到这里。车胤不由叹了一口气,“这仗打得。”

曾华不由微微一笑,也没有说什么了。

第二日,武昌公府主簿阚重、卜咎上府拜访。这二人原是司州河东郡名士,后来和司、并、冀州许多名士一起被北赵石虎强辟到了邺城,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永和四年,石虎将死,他们二人和十几名“名士”看出邺城形势不妙。陆续趁乱逃出邺城,奔回河东等地。到石虎一死,河北大乱,司州河东的形势也一天不如一天,阚重、卜咎两人就和大家一商量。干脆投了已经大局已定地关陇。曾华正是招揽人才的时候,自然欢迎他们,不但给了合适的官职,也给了丰厚的安家费。总而言之对他们不薄。

“两位先生此来是有什么事吗?”曾华和悦地问道。

阚重、卜咎相视一下,最后阚重鼓起勇气出声说道:“大人,遵善寺三日有**事,参与者甚多,遵善寺主持法常法师委托我二人,想请大人驾临遵善寺,也好为关陇祈福求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