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来的太突然(2 / 3)

加入书签

散场后,他鼓起勇气追了出去。

看到林子轩和胡拾交谈,他停了下来,等在一边,在两人就要告辞的时候。他才上前大胆的递出了自己的稿子。

沈丛文在军伍里混了几年,略懂的看人,他看得出林子轩并没有重视他的稿子。

林子轩话语间虽然温和,却带着礼貌的客套和疏离,他猜想这次恐怕没什么结果了,只是心里还抱着一丝幻想。

第二天,他没吃早饭,也没有早饭可吃,喝了些凉水充饥,便到了北京大学。

他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模仿过鲁讯,模仿过周作仁。模仿过郁达浮,模仿最多的就是林子轩的《边城》,他也想写一写家乡的人物故事。

只是,《边城》的风格太过另类,不适合北平新文化的氛围。

北平这里的报刊杂志看重的要么是论战性的文章,要么是鲁讯那种批判性的文章,或者胡拾那类有思想性的文章。

在这个时期,《边城》如果不是林子轩写的,想要发表并不容易。

所以说,沈丛文走错了方向。如果他模仿鲁讯的文风,恐怕早就能发表文章了。

他想要去听国学课程,接触传统文化,虽然以他的基础或许根本就听不懂,但他想要听听看,学习一番。

他没想到林子轩会亲自前来找他,还请他吃饭,给他分析了稿子,讲了应该如何写作。

甚至说他很有写作天分。

这种来自大作家的认可对此时的沈丛文尤为重要。

当然,真要如此的话,那中国就多了一位泯然于众的写手,少了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

沈丛文听说林子轩要来北大演讲,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拿出自己认为最得意的文章请林子轩指教,他不知道能不能引起林子轩的注意,可总要尝试一次。

在林子轩演讲的时候,他有所觉悟。

他以前胡乱的看过不少旧书,来北平的时候。他怀里揣着一本《史记》,他觉得林子轩说的对,新文学不能脱离传统文化,那些把新文学和传统文化割裂的做法不对。

他想对那些中途退场的学生说些什么。但最终什么都没说,他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