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在牯岭(1 / 3)

加入书签

川端康城没有抒发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反而用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把哀伤在细碎的情节中展现出来,让人觉得宁静安详。

读者看《沉沦》的时候,会感受到主人公强烈的情绪。

而看《雪国》的时候,就会是那种淡淡的哀伤,这种哀伤不强烈,但更为持久,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林子轩不知道郁达浮翻译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反正他写出来的时候感觉不大好。

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他来到了庐山的牯岭,准备渡过一个漫长的假期。

按照林子轩的想法,《雪国》这类小说看过之后会让人有轻生的念头。

那是一种对人生的怀疑和厌倦,小说中的忧伤和悲哀甚至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时代的。

后来有日本的文学评论家就认为《雪国》是川端康城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消极抵抗。

对于那场战争,川端康城是不赞同的,但也无法反抗,只能采取消极逃避,通过主观感觉来曲折反映现实世界中不协调的关系和矛盾现象,把现实抽象化,追求一种超脱。

于是,小说中在东京百无聊赖的岛村才会到雪国去寻找慰藉。

牯岭位于江西九江境内,是庐山景区的中心,是一座美丽、别致的、公园式的小山城。

这里别墅林立,教堂也不少。

这个避暑胜地本来就是由外国教会的传教士建立起来的。

然而,悲剧是弥漫在整个时代的,他根本无从逃避,所以小说中的主人公无法摆脱“死亡”的哀伤。

在这方面,《雪国》和郁达浮的《沉沦》有相通之处。

两者都是直接对“死亡”进行描写,通过对待“死亡”的态度来表现整个时代的悲哀,在黑暗时代中用“死亡”谱写各自悲凉的人生。

当然,两者还是有不小的区别。

郁达浮的文字中充满了痛苦和恐惧,川端康城的文字则↑,唯美而平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