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3 / 4)

加入书签

不要用自己的创作风格来评判其他人的新诗创作,那不叫诗人,而是诗霸。

我们的诗坛不需要诗霸,只要自由的发展就好了。

林子轩给郭沫偌套上了一个“诗霸”的头衔,估计够他受的。

林晓玲此时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她知道哥哥有才华,又写诗,又创作歌曲,还拍摄电影,可以前没有亲眼见过。

现在看到哥哥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写了四首诗,一篇评论,感觉不太真实。

这和《死水》不同,《死水》用的是象征手法,怎么理解都可以,而《有的人》则太过直白,在这个时代写出来容易引起误解。

反正这四句提纲挈领,意思表达到了就行了,他没有继续写下去。

郭沫偌还说林子轩的诗作在形式上不够自由解放。

林子轩找了找,还别说,他看过的诗歌中真的没有像郭沫偌那样自由奔放的诗作,这种奔放流的自由诗体可能就是他独一份了。

不过带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倒还有几首,其中余光仲的《寻李白》无疑是经典之作。

写诗真的那么容易么,怎么像是喝白开水一样。

《寻李白》的外部结构自由而严谨,造句、建节与成篇都比较自由舒展,正是自由诗体,而且想象力奇特,天马行空,超逸绝然,意境宏浑壮美,有太白遗风。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无疑是全诗最光彩照人的笔墨,和郭沫偌的女神体有的一拼。

写完这四首诗,林子轩又写了一篇新诗评论,叫做《一花独放不是春》。

在新诗创作中,单一形式和风格不能算是新诗的繁荣,只有不同风格的新诗共同发展才算是新诗的兴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