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黑暗时代(2 / 4)

加入书签

第二种模式是一个人突然找不到人生价值,然后开始寻找,最后找着了,或者还是没找着。

这可以说是文艺电影的核心话题,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要往哪去?

所以,这适合独立电影。

当然,他电影艺术修养有限,更不是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这种具有前瞻性的大佬,个人想法非常有局限性。

或许该考虑这种问题的,也是好莱坞的各大电影公司。

因为现在制片厂、大发行公司的权利越来越大,整个好莱坞变得极为失衡,他们认为1999年几乎是好莱坞最后的荣光,上个世纪末往后,可以载入影史的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少,还是急剧的变少。

另外,好莱坞结构发生了大变化,制片厂权力太大,独立电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因为金融危机,投资人变得更保守,制片厂跟华尔街的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谁也离不开谁,钱变得更加有限,投资人变得越来越求安全,钱逐渐聚集到商业大制作上面,因为票房有保证。

他们认为,这直接导致好莱坞极大忽略中小制作和有创意的电影,好莱坞大片厂未来会自食其果,当他们只为金钱所导向,不把钱砸在优质内容上时,优质内容会跑到新渠道,把观众吸引过去,去电影院的人越来越少。

但大多数观众喜欢看什么,这些人没有考虑过。

未来如何马修也不清楚,但再过十几年,观众趋向什么?仍然是看场面,情节相对通俗易懂的那种,要有看着爽的情节和场面。

像是他,更多的是要跟上电影产业和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

通俗的观众要求爽就够了。

而且商业收益是决定好莱坞公司投资的最关键的因素,只要投资策略不发生大变化,好莱坞主流电影的叙事就不会有太大变化。

马修在好莱坞混迹多年,已经站在了金字塔相对较高的一层上,也想过好莱坞电影的主流叙事模式,会不会彻底突破三幕式结构。

他自己想过两种模式,第一种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人要干什么事,前面有无穷无尽的障碍,然后克服障碍,把这事办成,这是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似乎更适合商业电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