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僧摄净土愿(1 / 4)

加入书签

根据曾经探索过冥土的真人们所言,冥土中其实并没有什么赏善罚恶的六道轮回、花叶不相见的曼珠沙华,只有单调乏味的黑白灰三色大地,广漠泬寥,构成了一个阴冷死寂的凝固世界。

这种最为原始的冥土,被真人们以“黑壤”称之。

而由于阴世的特殊性质,天然契合心象念力之法,故而修行诸家对此都颇为看重,纷纷各施手段,欲要将其化为己用。

映射在神话传说中,便是各类宗教体系对于死后世界的解释与构建。

泰山府君与东岳蒿里、地藏菩萨和幽冥教主、十殿阎罗同十八层地狱……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生前安在,死后何往?

佛说冥显,道曰阴阳。

幽冥不可见闻者称为冥,显现而可见闻者称为显。

所谓冥土,便是死者所往之迷暗世界;显界则与之相对,就是常说的人界、阳间。

“栖霞寺建于南齐永明年间,而千佛岩亦是于同一时期开凿,历时二十余年终于初步建成,”安慈法师将古刹沿革娓娓道来,“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便是为了镇压此地那一条冥途。”

这些被念力浸染化合的冥土,某种意义上已经逐渐脱离了原始黑壤的概念,更靠近阳间显界,故而是以各家称呼论处:

九地、幽阴、冥曹、阿鼻……

志通下意识地双手合十,低喧佛号。

先人对于死后世界的思考,自古有之。

《楚辞·招魂》中记载,“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王逸注之曰:“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

《礼记·郊特牲》又提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注者曰:“魂者神也,阳也,气也。魄者精也,阴也,形也。”

无论是东方的阴司、幽都,还是西方的地狱、冥府,实际上都只是先民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与猜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