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逃(3 / 6)

加入书签

而此时中路战场上,戚继光部正结阵缓慢从五党山南面山下走过,对于山上驻扎的倭寇,戚继光并没有打算攻山,那只会徒增伤亡,而是选择从一侧绕过,直接攻打倭巢。

若山上倭寇被引诱下山交战,则在山脚下将其击溃,若倭寇依旧坚守在山上,则只派出两千人马围困即可。

五党山并不大,围山以后四面结营,就能把这帮倭寇困死在山上。

只不过,大军进入山地后,倭寇就沉不住气,首先从山上冲下,希望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垮明军的军阵。

实际上,这样的招数,在倭寇和明军的交战中屡见不鲜,概因为这个时期的明军,早已经没有了悍勇近战的勇气。

乌艚船因其船身和船尾涂成黑色,因此在明代也被称作“乌尾船”或是“乌船”,原本是广东东莞特有的一种船,用铁梨木打造。

因铁梨木结实耐用,因此乌艚船的使用寿命相当长,少则50年,多则可达70年,而当时一般用松杉木建造的船只,最长使用寿命不过10年,有的甚至只有5年。

所以在乌船的全寿命使用期内,它的效费比是相当好的,普通的中型乌船,船板厚7寸,船长10丈,船宽3丈以上,船体坚硬如铁,“触之无不碎,冲之无不破,”极其坚固,甚至可以抵挡佛郎机炮射出的炮弹,堪称当代铁甲船。

只不过这种船造价也相当昂贵,一艘船需要七八百两白银,而800两白银在闽浙地区可以造5艘类似吨位的松杉木质战船,所以明军水师装备也较少。

大海角力,自然是以福船为主力,而说道哨探侦查,则是以哨船和赢船最佳。

凭借强大的国力,大量火器和弓弩的装备,明军已经逐渐进化成一支依靠远程打击为主的部队,而一旦遭敌近身,则少有能够坚持战阵的队伍。

倭寇也经常因此直接攻破明军队形,甚至创造出击杀明军指挥一级武官的战绩。

倭寇,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帮亡命徒。

两船不仅吃水浅,更是具备较好的机动性。

只是单凭速度的话,还是以鸟船速度最快,常被用来作为通讯船只使用。

左右两路明军尽量和中路戚继光部保持平行,缓慢向前推进。

做为久经战阵的老将,不管是俞大猷还是刘显,在战场之上当然不会意气用事,不会因为被戚继光抢了主攻位置就暗中使袢子,破坏这次剿倭作战。

行进中,俞大猷很快就接到了探马送来的消息,戚继光部遭遇五党山倭寇的攻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