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1002开战(3 / 7)

加入书签

万历三十九年,引退回家,万历四十三年,遭御史弹劾,被贬为平民。

天启元年,朝廷因缺少人经略辽东,想要起用他,但因朝臣争论不休而搁置。

天启三年时,终于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未及上任即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另需要注意的是,李三才祖籍陕西临潼县任村里,侨居顺天府通州张家湾,可见其家庭还是很富裕的,否则也很难搬到京畿附近,还是在通州。

由此,后世许多人认为其在总管漕运时有严重贪腐,其实并不意外。

后世对李三才褒贬不一,但很多还是带着强烈的个人情绪。

李三才的争议,其实主要还是出于党派之争,褒扬李三才的自然就是明末大名鼎鼎又臭不可闻的东林党,而贬低他的,则是除东林以外的齐浙楚党等。

可见,李三才本质上就是标准的东林党人士,而且在党内影响力还颇大。

不过李三才的政治建树,其实也并非没有。

万历二年考中进士,初授职户部主事,万历十一年时,升任户部郎中。

可以说,李三才家族很大可能就是漕运的获利集团中的一员。

同时,他成为东林党的代表人物,也是在对抗万历皇帝后期矿监矿税上起到急先锋的作用。

当时矿监税使中最横行的是陈增,深得万历皇帝的宠信,谁也不敢动他。

此时李三才巡抚凤阳、淮扬一带,正是陈增收税的区域,他用计除去了陈增的得力助手程守训,打击了陈增的嚣张气焰,“以折税监得民心”,为此赢得了许多朝臣支持。

后来魏允贞因为议论朝廷、违背辅臣意思而遭到皇帝责备时,李三才抗旨为他申辩,结果被贬为东昌推官。

贬出京城后,历任南京礼部郎中、山东佥事、河南参议、南京通政参议、大理少卿等职。

万历二十七年,以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巡抚凤阳各府,期间数次上疏陈明矿税之害,并裁抑矿税使。以治理淮河有功,加官至户部尚书。

万历三十八年,有朝臣想要引李三才入内阁,由此诽谤他的言论四起。

东林党人极力为其辩护,从而形成党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