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这样的正统要来何用?(2 / 2)

加入书签

直到最后南京城破前,大辽前四京被累计抄掠白银三千万两,铜钱两千多万贯,其余金银珠宝首饰不计其数。

因而,到最后,原本一心做尧舜的天祚帝只能坐而等死。敲完最后一次朝会钟声而无一文武群臣响应后,于宫内自缢身亡。

好在其最后清醒时把宫内皇庄收刮一空,一股脑给了皇族新秀太祖子孙耶律大石,让其一路向西,任由折腾了。这些怯薛骑兵与三百万白银就成了耶律大石建立西辽的本钱。

所以正统性带来的好处在哪里呢?虽然是有个别精忠报国之士,但基本都让大多数文武官员拿来当替罪羊,或者干脆绑起来成了献俘的筹码。如果没有耶律大石这些皇族精英,大辽太祖皇帝的子孙能否保全都是个问题。

这样的正统性要来何用?伴随着甄士隐后记的内容,嘉靖本人都不得不在内心发出这样的疑问。

大辽末代皇帝天祚帝继位以来,朝政混乱就算了。女直人长驱直入攻略上京临潢府。

当时的军力虽然已然不堪,但仍可一战。

然而,上京周边的勋贵,甚至包括皇庄的太监无一人遵守命令坚壁清野,导致大量的财货辎重资敌。明明是抱着打草谷心态的女直人从此对大辽有了想法。

当然,因是自家庄园被毁,上京城内的勋贵为了出气把责任一股脑推给了勤王的边军。而因为入城才需供给给养的政策,导致上京周边城镇纷纷拒绝边军入城。

结局就是在上京城外战死的边军无数,又因战败,边军将帅彻底着实了通敌的罪名。

从第一次上京被围后,大辽的文臣勋贵虽然群情凶凶,但武将再无话语。同时,至那以后,大辽对女直人野战也再未有胜迹。

结果就是当女直人二次入寇,大量的勋贵文臣倒戈投降。

天祚帝在大辽末年各种助捐派响也不敢几十万两银子。每年都等着北宋解送过来的岁币度日。到最后几年北宋拒绝解送,大辽则更是难熬。

就这种危急存亡之秋,国丈、尚书等国朝干城,累计助捐也不过几千两银子。

诡异的是当女直人攻破上京,抄掠白银千万两,铜钱八百万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