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4章 艰难的生存环境(2 / 3)

加入书签

赵玲儿的眼睛亮了起来,对啊,改造土地,农业公司把戈壁滩都改造成了优质冬牧草基地,这里肯定也行啊?于是,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郑战胜苦笑了一下,这个政委真的太年轻了。竟然把土地改造说的那么轻飘飘的。

军垦城的经验他自然知道,那边的事迹不止一次出现在军垦报上。

但是土地改造是要有先决条件的,第一是水源,第二是钱。水源之所以排在前面,因为那是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没有水源,伱花再多钱,改造出来的土地也只能是沙漠。

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只要有份工作,一家人就会过得平平安安。虽然物质方面相对贫乏,但是大家都这样啊,人们也就习惯了,没有野心,不用攀比。

可是如今咋可能一样?人家挣一千你挣一百,人家买车买房,你骑辆自行车都勉强。哪个年轻人能甘于这样?

赵玲儿甚至能想象的到,如果没有军垦城,曾经的九师还会有多少人?准确的说,还会剩下多少年轻人?那边条件要比这边好的多啊!

一下午的攀谈,赵玲儿终于非常清楚的了解了一连的情况。其实说白了就是地少,草场质量差。

严格的说,地并不少,只是不怎么长草罢了。每家分的那点草场,仅够几十头羊吃饱。而到了冬天,所有的干草只能靠购买,不然羊就只能饿死了。

所以,一连大都是赶在冬天来临前大批的宰杀羊群出售,这样再接下来的冬天里,就能节省很多草料钱。

留下的只有一头公羊还有怀孕和能怀孕的母羊,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明年的羊群数量。

这种数量和饲养成本,一连的战士们也只能维持温饱。但是有句俗话,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家畜虽然也是财产,但是不确定的因素太多,瘟疫,疾病,饥饿,随时都能让它们数量锐减。

赵玲儿脑子里回忆着军垦城的治理方法,那里本来也有这样的土地和草场,为此,还裁撤了两个两个连队的编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