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玉璧由来(2 / 4)

加入书签

秦朝的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

自此时期,天下有了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

后来秦灭,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传国玉玺流入汉朝,依旧是至高皇权的象征!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需要名正言顺,是以需要拿到传国玉玺,表明自己是合法的,于是威逼当时的太后交出玉玺,然而老太后自然不从,将之掷地,结果摔坏了一个角。

虽然王莽得到玉玺之后找能工巧匠,用黄金将之修补,然而自此,玉玺还是破损了!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楚厉王,楚厉王叫玉工前来辨识,恰好这宝玉属深藏不露的类型。

不识货的玉工说是一块普通石头,卞和以欺君罪被砍去左脚。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献玉,玉工们又一次冤枉卞和,卞和再次被判处欺君罪,右脚被砍去。

楚文王即位后,年老的卞和抱着这块玉在荆山下号啕大哭。楚文王知道来由后,叫人将卞和的石头剖开,果然雕琢出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因此得名。

然而,自从和氏璧出世以后,可以说是几经波折,楚威王时,昭阳灭亡越国立大功,得赏和氏璧,和氏璧由此进入了“流通渠道”。后昭阳出游赤山水潭,在潭畔高楼宴请宾客,拿出和氏璧来让大家鉴赏。

当时潭中突然跃起一条大鱼,足足一丈多大,还带出了一群各式各样的小鱼。众人觉得稀奇,都到水边看鱼,回到房间却发现和氏璧不见了。昭阳怀疑是门人张仪偷的,对张仪严刑拷打,导致张仪背楚入魏,成为楚国死敌。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玉玺几经周折,最后落到了汉武帝刘秀手里,东汉建立,政权再次延续。

昭阳在楚国势力很大,失窃后出千金悬赏,追查和氏璧下落。风声实在太紧,偷盗者长时间里都不能将和氏璧“脱手”。

多年后,和氏璧突然现身赵国首都邯郸。后来秦昭襄王知道了,就给赵惠文王写了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引出了一段“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秦王想要和氏璧,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然而当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秦国之后,秦王突然反悔,蔺相如机智的从秦国带回了和氏璧,这就是完毕归赵的故事。

当然,后面还引出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和氏璧回归赵国之后,也没能一直保存下去,秦始皇嬴政,雄才大略,灭六国而统一天下,六国被灭,珍宝自然全归了秦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