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传言(1 / 6)

加入书签

不过这样的曹操却也不会想着让别人以为他本人会是个刻薄寡恩之辈,毕竟荀彧本人的身份于他还是很有些历史的,有些事情他可以默许,但是却不能做,他可以对于一应的既定事实做出默认的举动,然而却是不能由他自己来牵头做事,更不能在大面上倡导的。

故而虽然此时的荀彧行踪全无,而在随后,贾诩手上的情报系统在机密的查访之后,却也没能取得什么大的效果。毕竟他们开始调查的时候,却是有些晚了。

从荀恽一行出了许都,沿途之上的那些个地方官员,起先的时候,却也积极的向着许都方面报告着荀恽等人的行踪,然而到了四五天之后,却已经是变得有些怠慢了,所谓官僚主义害死人,尤其是在这交通不怎么方便,通信不怎么发达的古代,别说人们有些怠慢,即便是兢兢业业,时时刻刻的尽忠职守,却也会在平日的时候,会有情报上的迟滞,更何况眼下这般。

故而在贾诩动手,将曹操吩咐相加调查的指示下达到每个具体的地方的时候,此时已经距荀恽一行离开许都有了半月之久。

所谓兵行神速,在用兵大家曹操的眼中,对于这样的军谋常略自然是极为熟悉的,故而对于可能得到情报的内容,曹操自是能够猜测得到。

第四十二章传言

在曹操失去了对于荀彧以及荀恽一行人的行踪的把握之后,不久,在许都城中的许多人却也都随之渐渐的晓得了,那自荀恽以下名义上是为了扶柩归乡的荀氏一门在颍河左近的地方便失去了踪影。

世人总是无知者众,当然这也是作为上位的曹操他们按照圣人教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的效果,故而在这个时候,自然会有些谣言丛生,要么就是说荀令君本就不是常人,今虽人间界的寿命已尽,然而上天感念斯人于人间的恩德,而将之召唤上天,正所谓是一人得道鸡犬飞升,故而连带着一同随行荀氏一门,不拘关系之亲近却也随之一同飞上了九霄之上。

不过这也得话也就是那些不了解事情经过的平头百姓能够想得出来,想此时的曹操却是渐渐的回过味来了,这荀氏一门并不是凭空消失的,当然也不可能有所谓的上天感召,鸡犬飞升的奇异之事。

毕竟在荀氏一门停留在颍河北岸的时候,并不是没有人见到过他们,而且为了接应荀恽以及荀彧灵柩的需要,从颍川的荀家众却也先后有几批人手在预期的时候没有见到他们这些从许都方向而来的家人,自是又有荀彧本人的次子荀俣,就曾携着他的几个兄弟,赶不及在家中继续等待,而到了颍河,不过也在那之后,却也是再也没有了什么踪迹。

斯人已去,不管是荀彧本人或生,或死,反正从今往后在许都城中,却是再也不会见到这位曾经的挚友,亲密的伙伴,以及虽有同行,然而终究还是分道扬镳的一代大才。

在对事情的结果有了大概的猜估之后,曹操倒也并没有在这方面放了太多的精力,毕竟结果已经明了,再继续追查下去终究没有什么大的意义,不过对于贾诩还要继续调查的意思,曹操却也没有加以阻拦,毕竟在他曹操的治下,而且就在这近在咫尺的许都城外百十里的地方,让一伙人数达到五百人上下的行人,凭空消失,这是需要何种的能量才能办的到的。

而这样的一股能量,想来定然不是从外来的地方穿越而来,毕竟颍川附近,即便是从襄樊间来人的话,却也需要一路上行径不下于千里之地,这一路上自然会有人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

毕竟这些年中,贾诩等这些处于许都方面暗下的能量,也不是就那么停步不前的,自从当年雍凉战事的时候,荆州方面神不知鬼不觉的调动了近三万多热的无当飞军越过崇山峻岭,潜伏到潼关一事发生后,使得当时雍州方面曹军的士气军心大为波动,最终不得不让曹操做出了那样不甘心的撤退的局面,为了让这样的事情不再重演,故而曹军这些年来,却也是痛定思痛,花了大量的力气,在对付外来势力的入侵上很是加强了监视。

想这样的事情,事为反常即为妖。

曹操却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安坐思量之后,自是觉得,荀彧或许并没有死了。

当然以他和荀彧多年的交往来看,以他对于荀彧的了解而言,他当然不会觉得,那一次在曹丕代他将那个空无一物的礼盒交给荀彧之后,荀彧本人会做出什么不符合他预期的事情,毕竟荀彧本人自是志向高洁,而行事秉性,却也是十分的正人君子,宁折不弯,虽然看着荀彧本人在把握军略大政的时候,也并非没有什么机巧应变的时候,然而在他为人处世的时候,君子之本身的自傲,还是让人对他很是净重的。

君子可欺之以方这便是曹丕当初所献的,也符合曹操心思的那个计策,毕竟他自己却是不会借着这样的方式将荀彧直接的给除掉的。

曹操而今对于魏王,对于曹氏一门的将来的大业自然是在积极筹谋,并持续的操作着,当然他手下如今依附在曹氏这架战车之上的那些个英才俊杰们,也都是有着攀附富贵的心思的,对于曹操更进一步的希望却也在有些时候要比曹操自己还更要操心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