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二十九章 决断(1 / 2)

加入书签

刘琦闻言自是心内悲苦,脸上自然更是泪流下来。

边上的徐庶却是开口道:“主公,公子与主公自不是外人,当下,公子来求援,我等自当仗义相助。想来,蔡瑁等人也是趁着景升大人骤然离世,未及做出安排,以势压人挟持二公子继位,当此时,我等若是要助大公子,却也是需要早做准备,既而瞬发大军,扫平襄阳城中的不谐之处,还荆州原本的太平盛世,若是迟滞,或有不测!”

刘琦自是对开言的徐庶心下感激,眼中也是涌动着感动。刘备自是知道徐庶所言是为他而作,他也是知道眼下的时机很重要,可是该做的表面功夫,他却是从来都不会耽误的。

“元直所言自是正理,适才备却是心伤不已,竟近乎忘却这般道理!”如恍然大悟般,刘备却是仍然一手扶着刘琦,“贤侄,且放宽心,景升兄待我恩遇深厚,我与贤侄又份属一体,怎看得贤侄如今这般模样!”

“叔父高义,小侄不知如何以报!讨贼之事,就请叔父一力主持,小侄自当唯叔父马首是瞻!”刘琦自是实心如此,他虽对外事不通,可是自知之明还有。

江夏城为孙权所得的消息,很快便被四处行商的人们带到了江陵城内,闻讯蒯越也是加强了一些戒备,张允虽说已经往襄阳那边带了不少的水军,可是毕竟江陵城乃是荆州重镇,非等闲之地可比,此处却是荆州诸城中,钱粮最盛者,自然还屯有不少的兵士,除此之外,江陵城中还有荆州大将文聘在此据守,由此可见先前刘表对此地的重视,要不然即便是要贬谪手下,却还是将荆州最有才能之蒯越派到江陵为守。

云汉货栈自然消息灵便,江夏的变故,以及江南四郡中的异动,自然也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由各地的分站收集然后,又分别的传送到襄阳,交到了邓瀚的手上,随即新野刘备处自然也是得知。

而襄阳城中的事情,却是有刘琦等亲至新野,告之于刘备徐庶和诸葛亮等人得知。

“不想,刘备却是如此福薄,竟未能得与景升兄相见一面,而景升兄却已仙去,真是让人神伤!”刘备自是唏嘘。

“叔父,侄儿如今已是家破人亡,父亲一去,那蔡氏一族虽扶持二弟继位,却是大权独揽,如今之襄阳城,已经姓了蔡了,而小侄于荆襄间却是已无立足之地,还望叔父能为小侄做主啊!”堂下的刘琦自是郑重的向刘备行礼道。

若说,蔡瑁等人所作之事,对刘琦来说,最大的罪过并不是不让他当这个荆州之主,只是蔡瑁等人让他成为了一个不忠不孝之人。若是刘表遗命让刘琮继位,他自是毫无异议,可问题是,刘表有没有遗命尚不得而知,不过之前,刘表还存世时,蔡氏已是隔绝了刘琦与刘表的父子相见。作为从小就被刘表教导成为了一个正统的文人的刘琦,子欲养而亲不待,已是人生之大悲,而让他得此大悲的人自是罪大恶极了。

此时,旁边的诸葛亮却是插话道:“有大公子在,我等若是讨贼自是义正严词,进而师出有名,以正讨逆,自当无往而不利,不过,不知主公此次将要派多少兵士出击讨贼!又不知襄阳城中兵力如何,还请大公子稍作解释,也好让我等能够尽心筹划,好使得速战速决,免得到时纠缠时日!”

刘琦的样子已然是憔悴不堪之极,想他平日里不过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富家贵族子弟,骤遇大变能够逃出险地,而奔波至此求援,依然是他的极限了,眼下的他即使已经双眼因哭泣而肿痛,却也只能让人叹其不幸,却不能哀其不争。

刘备自是连忙下座,伸手扶起刘琦。之前刘琦已是有投靠他的意思,刘备自也是已经有了收下刘琦的心思,不过当时的他却没有明确的答应下来。

素来有大志的刘备,自是也有过凭借刘琦的投靠而间接控有荆襄九郡的念头,不过以仁义为名,却是让他有些踌躇,不过如今的局面却是让他有些意外之喜的感觉。

蔡瑁等人横插一手的举动,使得他有了介入荆州的借口,更加幸运的是,邓瀚于大变将起时,竟然已经将刘琦带出了襄阳,并将他送至新野,偶尔想想,刘备却是感叹老天待他虽然前半生有些多舛,不想如今却渐渐的转运了。

“贤侄的事情,备自是不会袖手旁观,然此时的我却是听闻景升兄的噩耗,心内悲痛,竟是一时间手足无措,还请贤侄,让我静一静可好?”刘备扶着刘琦,脸上自是也带着戚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